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封山育林的意思、封山育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封山育林的解釋

一種保護林木成長的措施。在一定的時間裡,将生長有幼林或可能生長林木的山地劃定封界,禁絕樵采、放牧和墾荒。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七章:“ 老爺嶺 這頭,今年整個封山育林,不許割竹子。”《杭州日報》1985.9.13:“鄉政府和 靈山村 村民*********利用廣播、黑闆報和集會等形式,向群衆宣傳封山育林,保護山林景觀的重要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封山育林是指通過人為劃定封閉區域、限制人類活動,以促進森林自然恢複或人工輔助培育的生态保護措施。該詞由"封山"和"育林"兩部分構成:"封山"強調對特定山地區域實施封閉管理,禁止砍伐、放牧、墾荒等幹擾行為;"育林"則指通過補植、撫育、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手段培育森林資源。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這是"對劃定區域采取封禁措施,利用林木天然更新能力使森林恢複的育林方法"(商務印書館,2016)。從生态學角度,國家林業局将其定義為"遵循自然規律,通過減少人為幹擾促進植被正向演替的森林培育方式"(《林業生态工程管理辦法》,2020)。

這一概念包含三個核心要素:①保護性封禁措施,如設置物理屏障或法律禁令;②自然恢複機制,依靠土壤種子庫和周邊種源的自然傳播;③人工輔助幹預,包括補種鄉土樹種等。據《中國植被志》記載,我國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時期的"山虞"制度已蘊含封山育林理念(科學出版社,2020)。

在實踐層面,封山育林常與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工程協同實施。根據《全國生态保護修複規劃(2021-2035)》,通過該措施可使退化林地生産力提高30%-50%,水土流失量減少60%以上。典型案例包括福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區,經20年封育使森林覆蓋率從35%提升至79.6%(《中國林業》,2023)。

網絡擴展解釋

封山育林是一種通過限制人類活動、利用自然恢複能力培育森林的生态保護措施,其核心含義和特點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對具有天然植被恢複潛力的山地、林地實施封禁保護,通過禁止或限制墾荒、放牧、砍伐等人為幹擾,結合人工輔助措施促進森林自然更新。這種方式既適用于植被稀疏區域,也可改善低質低效林分。

二、核心措施

  1. 封禁管理:根據《森林法》規定,由地方政府劃定封禁區,常見三種模式:

    • 全封:長期禁止一切人為活動
    • 半封:季節性開放(如允許采集非木材林産品)
    • 輪封:分片區周期性開放
  2. 生态修複:通過保留母樹、補植補播等方式促進植被演替,典型案例顯示封育後生物多樣性可提升40%以上。

三、突出優勢

四、實施依據

作為國家法定綠化措施,國務院将其納入林業建設改革範疇,2023年新修訂的《森林法實施條例》進一步強化了封育制度。

該措施在我國已有千年曆史,現代實踐表明,合理封育可使森林覆蓋率年均增長0.5-1.2個百分點。如需查看具體政策文件,可訪問相關政府門戶網站獲取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安祿磝磝奧地利帝國保識鋇餐表帥必然性推理不樹參光成旨吃吃喝喝川遊觸景傷情蹙逼撣殘大四八兒大不由爺發怵剛方跟緝弓箭社圭門過切漢珥貂劃過減退記迹戟吏今次浸浸诳語闌楯愣頭磕腦力民翎毛鹿羹渌洄爐竈賣官販爵悶罐車釀飯破懷牆皮穹窿三欲失常十全老人蝨蠅詩友霜素遂古燙面亭刃提請萬家燈火威震甕鼻文官花銷熔攜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