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uy oil]∶自帶容器零買油
(2) [press for oil]〈方〉∶榨油
(3) [paint oil]∶塗油
給皮革打油
(4) [ladle oil]∶從油缸或其他儲油容器中舀油
(5) [add oil]∶在頭發上抹油
給我的頭發打油
(1).用油提子舀油。亦指零星地買油。如:打油錢不打醋。
(2).榨油。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楷樹子如蔓荊實,有紅黑二色,黑子打油,可以點燈。”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敢放下那本大書》:“我們必得經過好幾個榨油坊,遠遠的就可以聽到油坊中打油人唱歌的聲音。”
(3).指打油詩。《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簾捲水西樓,一曲新腔唱打油。”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十四:“ 江 南呼成俗之詞曰覆窠,猶今雲打油也。 杜公 謂之俳諧體。 唐 人有 張打油 作《雪詩》雲:‘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 許道真 《眼兒媚》雲:‘持杯笑道,鵝黃似酒,酒似鵝黃。’此等句看似有風趣,其實絶空淺,即俗所謂打油腔,最不可學。”
(4).指作打油詩。 魯迅 《書信集·緻林語堂》:“前函令打油,至今未有,蓋打油亦須能有打油之心情,而今何如者。”參見“ 打油詩 ”。
“打油”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特指“打油詩”,一種通俗诙諧、不拘平仄韻律的詩歌形式。該詞源自唐代詩人張打油,其《雪詩》“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以俚語入詩,形成獨特風格。後逐漸演變為對缺乏藝術性、内容庸俗的詩文的代稱,如“臣妾隻會幾句打油詩”。
個别資料中提到“打油”形容“提升品質”(如“打油成才”),但此用法在其他權威來源中未見印證,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非主流解釋,建議謹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