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氣像的意思、氣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氣像的解釋

氣度,氣局。 清 李漁 《比目魚·僞隱》:“我如今穿了簑衣,戴了箬笠,做出些儒者氣像,儼然是個避世的高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孤是一個粗鹵漢子,今得見先生儒者氣像,不覺功利之見頓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氣像”是漢語詞彙,現多寫作“氣象”,其核心含義指自然界大氣狀态與現象,亦引申為事物呈現的态勢、情景或人的精神風貌。以下從詞典角度分項詳解:


一、基本釋義

  1. 自然大氣現象

    指風、雲、雨、雪、霜、露、虹、暈等一切天氣現象與氣候狀态。

    例: “今日氣像晴朗,適宜出行。”

  2. 景象、情景

    泛指事物呈現的總體面貌或特定場景的氛圍。

    例: “節日的氣像熱鬧非凡。”

  3. 人的精神氣度

    形容人的儀态風度、精神面貌或内在氣魄。

    例: “他氣像恢弘,談吐不凡。”


二、詞源與演變

“氣像”由“氣”與“像”複合而成: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氣象”包含三層含義:

    • 大氣的狀态和現象;
    • 情景、情況;
    • 人的精神面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

    收錄“氣像”為“氣象”的異形詞,釋義強調“自然界變化”與“人的氣度”雙重範疇。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3. 古代用例

    • 朱熹《朱子語類》:“須是氣像大,方做得人。” (指人的器度)
    • 《宋史·樂志》:“協氣像,嘉禾呈。” (指自然祥瑞之象)

四、常見誤用辨析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Z].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Z].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3.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1963.
  4. 朱熹. 朱子語類[M]. 中華書局, 1986.

網絡擴展解釋

“氣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人的氣質、氣度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氣度、氣局,即通過言行舉止體現出的内在修養或精神風貌。例如清代李漁在《比目魚·僞隱》中描述人物通過衣着塑造“儒者氣像”,《儒林外史》第一回也以此詞形容文人的超凡氣質。

二、延伸用法

部分語境中可表示事物或人之間的高度相似性,尤其在氣質、外貌等方面難以區分,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三、常見誤區分

需注意與“氣象”區别: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文學或書面表達,描述人物風範,例如:“他雖衣着樸素,卻自帶一股清雅氣像。”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語境理解,避免與“氣象”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白丁擺談半白姅變弼臣痹頑伯姜薄暮舶物藏諸名山愁倚闌大民族主義丹洞當不得噉香之質地貨兜頭對枰對膝渡引鄂拓克放情伐善風鳥趕路公班衙诟戲股本橫針不拈,豎線不動火德剪裁見官漸淤接唱靜物畫均齊六朝金粉流連忘返珑玲隆頹馬猶孖仔抨章樵炭欽幸仁信盛産盛迹史宬試片舜琴童仆橢圜讬戒椀花頑兇微氣象學鄉飲閑說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