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梗拒的意思、梗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梗拒的解釋

阻攔拒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段氏》:“居年餘,二妾皆有身,舉家皆喜。於是氣息漸舒,凡諸侄有所強取,輒惡聲梗拒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梗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ěng jù”,其核心含義是阻攔拒絕,常用于描述态度堅決地抵制或反對某事物。

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通過言語或行動阻攔并拒絕他人的要求或行為,帶有明顯的對抗性。例如在《聊齋志異·段氏》中,主人公對侄子們的無理索取“惡聲梗拒之”,即通過嚴厲言辭拒絕。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蒲松齡的文學作品,多用于書面語境,強調拒絕時的強硬态度。例如:“凡諸侄有所強取,辄惡聲梗拒之”。

  3. 構成解析

    • 梗:本義為植物的枝莖,引申為阻礙、強硬。
    • 拒:表示抵抗、不接受,如“拒絕”“拒敵”。
  4. 與其他解釋的差異
    部分詞典(如)将其歸類為成語,解釋為“堅決拒絕”,但更多權威來源(如漢典、滬江詞典)及文獻用例支持“阻攔拒絕”這一含義。二者在語境中可結合理解,但“阻攔拒絕”更貼近實際用法。

使用建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梗拒——一個詞的探索

梗拒的意思

梗拒是指對某個事物或觀點的強烈拒絕或抵制。

梗拒的部首和筆畫

梗拒由木和口兩個部首組成,共有8個筆畫。

梗拒的來源

梗拒一詞最早出現在網絡語言中,源于字面意思的拒絕态度。它通常用于形容對特定言論、行為或觀點表示不滿或反對。

梗拒的繁體寫法

梗拒的繁體寫法為「梗拒」,與簡體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梗拒的表達可能不同于現代寫法。然而,現階段沒有找到記錄古代梗拒寫法的相關資料。

例句

1. 他對這種無理的要求梗拒得很堅決。

2. 在面對不公正待遇時,她毫不猶豫地梗拒了這一切。

組詞

梗拒沒有固定的常見組詞。

近義詞和反義詞

梗拒的近義詞包括抵制、反對、拒絕等;其反義詞則是接受、贊成、支持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