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的意思、牡丹江市的詳細解釋
牡丹江市的解釋
在黑龍江省東南部、牡丹江中遊沿岸,牡佳、牡圖、濱綏等鐵路交會境内。以牡丹江得名。1937年設市。人口756萬(1995年)。是黑龍江省東南部重要工業中心,工業有橡膠、機械、木材加工、造紙等。市郊有牡丹峰,風景秀麗。
詞語分解
- 牡丹的解釋 芍藥屬草本植物或灌木,包括很多雜交品種,因花美麗而被廣泛栽培,花單瓣或重瓣,紅色、粉紅色或白色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宋; 周敦頤《愛蓮說》 又如:《牡丹亭》。内容寫一個宦家的女兒杜麗娘,夢見書生
- 江市的解釋 瀕江的市集。 唐 杜甫 《放船》詩:“江市戎戎暗,山雲淰淰寒。” 宋 陸遊 《獨醉》詩:“江市魚初上,村場酒亦醇。” 清 黃景仁 《減蘭·登吳山遇雨》詞:“雨來江市,黯黯半天雲掛地。”
專業解析
牡丹江市作為中國東北地區的重要城市,其名稱蘊含豐富的地理與人文内涵。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結合權威資料解析:
一、詞源構成解析
- “牡丹”
漢語中特指芍藥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象征富貴吉祥。《現代漢語詞典》明确其為中國傳統名花,唐代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即印證其文化地位。
- “江”
指大型河流,《說文解字》釋為“水出蜀湔氐徼外岷山”,後泛指天然水道。此處特指流經該地區的牡丹江(滿語“穆丹烏拉”,意為“彎曲的江”)。
- “市”
行政區劃單位,《辭海》定義為“人口集中、工商業發達的地區”。
二、實體指代内涵
牡丹江市得名于穿城而過的牡丹江,其命名邏輯符合漢語“自然地理特征+行政層級”的慣例(如“杭州市”“武漢市”)。據《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 地理關聯性:城市因江得名,江水蜿蜒如牡丹枝幹,隱喻“山水之城”特質。
- 行政沿革:1937年僞滿設市時正式定名,延續至今成為黑龍江省東南部核心城市。
三、權威定位依據
根據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
- 地理坐标:北緯44°02′-45°56′,東經128°03′-131°18′,中俄朝交界樞紐。
- 核心職能:東北亞交通門戶、國家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68%),獲評“中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
資料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民政部《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台》(www.mca.gov.cn)
- 《中國地名語源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牡丹江市是黑龍江省轄地級市,其名稱及城市特點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名稱由來
- 滿語起源:源自滿語“穆丹烏拉”(),意為“彎彎曲曲的江”,因牡丹江河道蜿蜒曲折得名。漢族簡化為“牡丹江”,後成為城市名稱。
二、地理位置與行政概況
- 地理位置: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與俄羅斯接壤,邊境線長210公裡,擁有4個國家一類口岸()。
- 轄區範圍:轄4個城區(東安、西安、愛民、陽明)及6個縣(市)(綏芬河、甯安、海林、穆棱、東甯、林口),總面積約3.88萬-4.06萬平方公裡()。
- 人口數據:截至2023年末,戶籍人口約238.1萬,市區常住人口約97萬()。
三、曆史與經濟地位
- 曆史沿革:1903年中東鐵路設站,1937年正式設市()。
- 經濟特色:全國沿邊開放城市,對俄貿易額占全省三分之一,擁有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台()。
四、自然與旅遊資源
- 地貌氣候: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均海拔230米,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有“塞北江南”之稱()。
- 著名景點:鏡泊湖、中國雪鄉、林海雪原、牡丹峰等()。
五、其他補充
- 别稱:因冬季雪景被譽為“雪城”()。
- 交通樞紐:牡佳、牡圖、濱綏等鐵路交彙,為東北東部重要交通節點()。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完整數據可查閱相關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闆笏保值巴掌鬓發不堪其憂裁禁聰哲湊數大伯子德興市颠跋吊拷絣把雕鑿鬥南鈍公子多嬌發明獎風風勢勢憤氣扶手腹笥浮玉山歌塵赓揚共奬關饷過醆衡文魂想經擔經畫救溺檻棂款留庫局郎榆淚如雨下犁铧鹂鹠馬首瓜眉怃弄嘴弄舌侵驅讓位撒谷豆三闾沙魇式廓屍主説不着條次體國通引官外錢文界無可柰何烏木下溜頭纖惰現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