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直隸州而言。 元 代地方區劃有路、府、州、縣四等,一般以路領州、領縣。州之不隸屬于路而直接隸屬于中書省者,稱直隸州;由路所統屬者,稱散州。 明 清 時以府所統屬的州為散州。
“散州”是中國元、明、清時期的一種地方行政區劃名稱,與“直隸州”相對,具體含義及特點如下:
散州是地方二級或三級行政單位,需通過上級機構(如路、府)間接隸屬中央,而直隸州則直接由中書省或省管轄。
以清代山東為例,散州包括莒州、德州、濮州等9個,其中膠州清末升為直隸州。民國時期,所有散州均改為縣。
類别 | 隸屬關系 | 行政級别 | 轄縣權 |
---|---|---|---|
散州 | 隸屬于路/府 | 低于府 | 元明可轄縣,清代無 |
直隸州 | 直屬中書省/省 | 與府同級 | 可轄縣 |
散州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層級中的重要概念,其地位和職能隨朝代更疊而變化,核心特點是需通過上級機構間接隸屬中央,與直隸州形成互補的地方治理體系。
散州(sǎn zhōu)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散」和「州」兩個字組成。
「散」字的部首是「攵」,共有10畫;「州」字的部首是「巛」,共有7畫。
「散州」一詞來源于《唐書·地理志》。在古代,「散州」又稱為「散邑」,用來指代地理上的一個行政區域。
「散州」的繁體字為「散州」。
古代的「散州」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元代的寫法為「散州」,南京皇朝典籍之一《永樂大典》中寫作「散州」。這些是一些具體的例子,正式的古代寫法可能有所不同。
1. 遊客們來到散州一帶,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
2. 散州位于江南地區,氣候宜人,物産豐富。
散漫、散步、散發、州縣、漁州
地方、地域、區域、行政區
集中、中央、中樞、核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