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聲片的意思、無聲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聲片的解釋

沒有聲音,隻有形象的影片。也稱默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聲片(wú shēng piàn),又稱“默片”,是漢語中對早期電影形式的一種特定稱謂。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它特指在電影技術發展初期,隻有畫面而沒有同步錄制聲音的影片。觀衆主要通過視覺畫面、演員的肢體表演、字幕卡以及現場配樂(如鋼琴伴奏)來理解劇情和情感表達。

從詞源和結構看:

  1. “無聲”:指影片本身不具備錄制的聲音,區别于後期出現的“有聲片”。
  2. “片”:是“影片”的簡稱,指電影作品。

無聲片是電影史上一個重要的技術發展階段,主要存在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末。隨着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的問世,無聲片逐漸退出主流。在中國,電影發展初期也經曆了漫長的無聲片時期,例如1905年拍攝的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即為無聲片。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定義核心來源)
  2. 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中國電影史相關研究資料. (提供曆史背景佐證)
  3. 程季華 主編. 《中國電影發展史》. 中國電影出版社. (詳述中國無聲片發展曆程)

網絡擴展解釋

“無聲片”指沒有對白、音效或配樂,僅通過畫面和字幕傳遞劇情的影片類型,又稱“默片”。以下是詳細解析:

1. 核心定義 無聲片(拼音:wú shēng piàn)是早期電影技術未成熟階段的産物,影片本身不包含聲音,完全依賴演員的肢體表演、表情及文字字幕來叙事。其英文對應詞為silent movie。

2. 時代背景 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末,無聲片是電影的主要形式,如卓别林的喜劇作品均誕生于這一時期。直到1927年首部有聲片《爵士歌手》出現,才逐漸被取代。

3. 藝術特征

4. 文化關聯 中文裡“默片”與“無聲片”完全同義,兩者可互換使用。現代藝術中,仍有導演為追求複古美學而創作無聲風格影片,如《藝術家》(2011年)。

5. 應用示例

别人正在浏覽...

褒衣危冠冰輪出貢蠢重錯輔電熱杯泛白飛飜膚陋感導感光紙哽恧公選好高務遠懷龍簡濟機船積留及祿拘閡蘭金老背晦拉舌頭林光栾栾螺江罵天扯地麻醉面漿面染配匹沛澤魄散魂消撲撒潛龍伏虎乾淺七廟略清虛洞府氣宇不凡瑞腦塞禱賽蘭香生的米突似懂非懂師延霜齒碳酸氫鈉貪天功體貌兔楮望夫石窪下猬起鷄連物語五指象轎顯貴小程子狹迫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