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一公的意思、平一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一公的解釋

度量衡的别稱。 宋 陶穀 《清異錄·器具》引《博學記》:“度量衡, 有虞 所不敢廢,《舜典》同一度量衡。 孔安國 注謂丈尺斛鬥斤兩,今文名曰平一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平一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平一公是度量衡的别稱,主要用于指代丈、尺、斛、鬥、斤、兩等計量單位。這一稱謂源于古代文獻,強調度量标準的統一性。

二、詞源與出處

  1. 文獻記載:宋代陶穀在《清異錄·器具》中引用《博學記》提到:“度量衡,有虞所不敢廢,《舜典》同一度量衡。孔安國注謂丈尺斛鬥斤兩,今文名曰平一公。”
  2. 命名邏輯:“平”指公平、均等,“一”表示統一,“公”象征公共标準,整體體現古代對度量衡規範化的重視。

三、應用背景

古代社會通過統一度量衡來促進經濟與貿易的公平性,“平一公”的命名反映了這一制度的文化内涵。

四、現代意義

現代語境中該詞已不常用,但作為曆史詞彙,對研究古代計量制度和文化具有參考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清異錄》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一公》的意思

《平一公》是一個成語,意為平時的、在公衆面前的一個人。通常指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和公衆場合中表現得相同,沒有分别。

拆分部首和筆畫

《平一公》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豎”,它的筆畫數是8畫。

來源

《平一公》這個成語最早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問于仲尼曰:‘吾斯民也,而有斯言乎?’孟子對曰‘然,之人也;願陛下慮其始,已而平之,以求其君臣父子之言也,始于平一公,而民莫之改也,是以有斯言也。’”可見,《平一公》這個詞在古代就已經有了它的使用。

繁體

《平一公》的繁體字為「平一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于《平一公》這個成語的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常見的古代寫法為「平壹公」。

例句

1. 他平時和在公衆場合的表現完全一緻,真是個《平一公》的人。

2. 他隻是在工作的時候表現得比較嚴肅,平時卻是一個很隨和的《平一公》。

組詞

平心、平和、公正、公平、甲乙丙、公家私事、明辨是非、正大光明、坦率待人

近義詞

一本正經、德高望重、真實可信、言行一緻

反義詞

兩面三刀、口是心非、僞善、陰險狡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