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刀制錦的意思、操刀制錦的詳細解釋
操刀制錦的解釋
喻出仕從政。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實謂樞機八座,上下三階,豈惟縛柱鞭絲,操刀製錦。” 宋 王安石 《賀知縣啟》:“操刀之能製錦,素顯殊勛;彈琴之不下堂,行聞異政。” 明 皇甫汸 《過武城言子祠》詩:“諒乏操刀資,懼貽製錦羞。”參見“ 操刀傷錦 ”。
詞語分解
- 操刀的解釋 .持刀;執刀。《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漢 王充 《論衡·順鼓》:“悉發國人,操刀把杖以擊之。”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一:“後盜有欲犯之者,乃先刼其姑,妻聞,操刀而出。
- 制錦的解釋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子皮 欲使 尹向 為邑。 子産 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 曰:‘願,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産 曰:‘不可……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大官、
網絡擴展解釋
“操刀制錦”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āo dāo zhì jǐn,其核心含義是比喻出仕從政,即指擔任官職、參與政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釋義與出處
- 釋義:字面意為“持刀裁剪錦繡”,引申為有能力治理政事,強調從政者的才幹與責任。
- 出處:最早見于唐代楊炯的《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實謂樞機八座,上下三階,豈惟縛柱鞭絲,操刀制錦。”
2. 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作謂語,多用于描述出任官職或承擔政務的場景。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側重能力而非褒貶。
- 示例:
- 宋代王安石《賀知縣啟》:“操刀之能制錦,素顯殊勳;彈琴之不下堂,行聞異政。”
- 明代皇甫汸詩句:“諒乏操刀資,懼贻制錦羞。”
3. 延伸解析
- 字面關聯:成語化用“裁剪錦繡”的精細工藝,隱喻處理政務需謹慎與技巧,類似“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治理哲學(參考的補充解釋)。
- 近義對比:與“操刀傷錦”(比喻才力不足而壞事)不同,“操刀制錦”更強調勝任官職的能力。
4. 總結
該成語通過比喻手法,将“裁剪錦繡”的技藝與“治理政事”的能力相聯繫,既體現古代對官員才幹的要求,也反映文學語言的凝練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唐代楊炯原文或宋代王安石的引用實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操刀制錦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親自動手制作錦繡品。該詞的拆分部首為手和钅,總共有16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錦繡制作是一項繁瑣而精細的手工藝,需要經驗豐富的工匠親自操刀制作,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操刀制錦的“錦”字有一個額外的金部,共計17畫。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相比略有不同,但整體意義和用法保持一緻。
以下是操刀制錦的例句:
1. 這位設計師親自操刀制錦,為時尚界帶來了一股新風潮。
2. 在古代,皇家家族常常操刀制錦,以展示其高超的手工藝水平。
3. 這幅精美的錦繡畫是名家親自操刀制錦,每一針每一線都獨具匠心。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錦繡、制作、手工藝等。近義詞可能包括親手制作、親力親為等。反義詞可能是代工、委派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