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蓍的意思、搗蓍的詳細解釋
搗蓍的解釋
叢生的蓍草。《史記·龜策列傳論》:“下有伏靈,上有兔絲;上有擣蓍,下有神龜。” 司馬貞 索隱:“擣蓍即藂蓍。擣是古‘稠’字也。”
詞語分解
- 搗的解釋 搗 (搗) ǎ 砸,舂:搗米。搗蒜。搗藥。搗毀。 沖,攻打:直搗敵巢。 攪擾:搗亂。搗鬼。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蓍的解釋 蓍 ī 〔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藥,莖、葉可制香料(通稱“蚰蜒草”、“鋸齒草”)。古代用其莖占卜,如“蓍龜”。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搗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文獻和權威解釋綜合分析:
一、基本字義與植物特性
-
字詞構成
- 搗(dǎo):原指用棍棒撞擊或捶打(如搗蒜、搗衣),引申為攪擾(如搗亂)。
- 蓍(shī):指蓍草,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常用于占卜,莖葉可入藥或制香料。
-
本義解釋
根據《史記·龜策列傳論》記載,“搗蓍”指叢生的蓍草,原文提到:“上有搗蓍,下有神龜。”司馬貞索隱注:“搗蓍即藂(叢)蓍,‘搗’是古‘稠’字。”此處“搗”通“稠”,意為密集生長。
二、引申含義與争議
-
占卜文化的關聯
部分資料(如)将其視為成語,解釋為“通過占卜預測未來,争取好結果”。此說法可能源于蓍草在古代占卜中的實際用途,但未直接見于經典文獻,或為現代引申義。
-
需注意的争議點
- 權威性較高的解釋(如《史記》及注疏)均指向植物本義,未提及占卜相關的比喻用法。
- 作為成語的“搗蓍”可能屬于現代誤用或小衆說法,需謹慎考據。
三、總結
- 核心含義:搗蓍的本義為密集生長的蓍草,屬植物學描述,源自《史記》。
- 擴展理解:若在特定語境中引申為“占卜”或“改變命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合理性。
建議在學術或正式寫作中優先采用《史記》及注疏的權威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搗蓍》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用粗糙的方法破壞或砸碎某物。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部首“手”和“艹”,共有12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當時的寫法會有所差異。例如,繁體字可能采用不同的變體形式。下面是一個例句:他生氣地搗蓍砸碎了花盆。與《搗蓍》相關的組詞有:搗亂、搗鼓等。近義詞包括:砸碎、擊碎。反義詞可能是:保護、修複。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