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ese wistaria] 紫藤( Wisteria sinensis )的通稱
紫藤的通稱。亦泛指有匍匐莖和攀援莖的植物。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寒山四絶,煙霧蒼蒼;古樹千年,藤蘿漠漠。” 明 唐順之 《寓城西寺中雜言》詩:“堦寒鳴蟪蟈,庭古蔭藤蘿。”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于是别館棊布,名園鱗次……門掛藤蘿,牆封薜荔;疏籬鹿眼,長廊鳳翅。” 艾青 《雙尖山》詩:“千百條藤蘿,頑強地互相攀纏。”
藤蘿的詳細解釋如下:
藤蘿是紫藤(學名:Wisteria sinensis)的通稱,屬豆科藤本植物,也泛指紫藤、白藤等具有攀援莖的植物。其名稱源于“藤”(攀援莖)和“蘿”(蔓生植物)的組合,強調其纏繞生長的特性。
藤蘿在文學中常象征自然之美,如唐代崔颢詩句“青翠滿寒山,藤蘿覆冬沼”,現代詩人艾青也以藤蘿的攀纏表現生命力。
提示:如需更全面的植物學信息,可參考漢典或園藝資料。
《藤蘿》這個詞一般指的是一種藤本植物,也被稱為藤蔓。它以其生長迅速和曲線美而受到人們的喜愛。藤蘿在自然界中廣泛分布,常見于森林、山間、花園和公園中。
藤蘿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草字頭和木字旁。草字頭表示和植物有關,木字旁表示與木材有關。藤蘿的拆分部首說明了它是一種木本藤蔓植物。
《藤蘿》這個詞的拼音為téng luó,其中,“藤”音同“騰”,有“長高”、“生長迅猛”的意思,而“蘿”音同“羅”,表示“纏繞”、“糾纏”的意思。因此,“藤蘿”這個詞組合起來可以形象地描述藤蘿植物的特點。
藤蘿的繁體字為藤蘿,其中,“蘿”字與“蘿”字相同,表示“纏繞”、“糾纏”的意思。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藤蘿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保持了藤和蘿這兩個字的基本形态。
1. 花園裡的藤蘿纏繞在籬笆上,形成了一道綠色的屏障。
2. 我們家的庭院裡有一株茂盛的藤蘿,每年夏天都會開滿鮮豔的花朵。
3. 走在林間小道上,藤蘿垂挂在樹枝上,給人一種幽靜的感覺。
組詞:藤蘿叢、藤蘿蔓、藤蘿架、藤蘿花
近義詞:菌藤、攀援植物
反義詞:樹木、灌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