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x states] 指戰國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個國家
指 戰國 時位于 函谷關 以東的 齊 、 楚 、 燕 、 韓 、 趙 、 魏 六國。《戰國策·趙策二》:“故竊為大王計,莫如一 韓 、 魏 、 齊 、 楚 、 燕 、 趙 ,六國從親以儐畔 秦 。” 晉 潘嶽 《為賈谧作贈陸機》詩:“綿綿瓜瓞,六國互峙。強 秦 兼并,吞滅四隅。” 唐 宋之問 《過函谷關》詩:“六國兵同合,七雄勢未分。”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别日本諸君子》詩:“欲行六國連衡策,來作三山汗漫遊。”
“六國”是戰國時期函谷關以東的六個主要諸侯國,具體解釋如下:
指戰國時期與秦國并存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個國家,也用來形容多國并立的局面。
六國最終被秦國通過戰争逐一吞并(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實現統一。
在成語或文學中,“六國”常象征分裂割據或多元競争的狀态,如“六國相争”“合縱連橫”等典故。
更多細節可參考、3、4、11、14等來源。
《六國》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于表示中國曆史上戰國時期的六個國家。
《六國》這個詞的部首是“⼗”(shí)和“國”(guó),共有15個筆畫。
《六國》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曆史中戰國時期的六個主要國家,即齊、楚、燕、趙、魏、韓。這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階段,也是一個割據混亂的時期。
在繁體字中,《六國》可以寫作「六國」。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六國》的寫法與今天基本一緻,隻是字形可能稍有變化。
1. 在戰國時期,六國相互争鬥,戰火連年。
2. 六國的統治者都有野心,希望能統一整個國家。
3. 六國七雄之間的戰争導緻了無數百姓的流離失所。
六國相争、六國割據、六國混亂、六國亂戰等。
戰國、六朝、戰亂時期等。
統一、和平時期、太平盛世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