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n lens] 一種很薄的透鏡,它的厚度可以在計算物距、像距、放大率等時忽略不計
薄透鏡是指厚度遠小于其兩折射面曲率半徑的透鏡。其核心特征在于厚度極小,使得光線在透鏡内部的偏移可忽略不計,從而簡化了光路計算。根據形狀和光學作用,可分為凸透鏡(會聚透鏡)和凹透鏡(發散透鏡)兩類。
詞義構成
“薄”強調透鏡的物理厚度極小(通常滿足 ( d ll |R_1|, |R_2| ),其中 ( d ) 為厚度,( R ) 為曲率半徑);“透鏡”指由透明介質(如玻璃、樹脂)制成的光學元件,通過折射改變光線傳播方向。
光學特性
薄透鏡的光心可近似視為其幾何中心,光線通過光心時方向不變。其成像規律由薄透鏡公式描述:
$$ frac{1}{f} = frac{1}{u} + frac{1}{v} $$
其中 ( f ) 為焦距,( u ) 為物距,( v ) 為像距(遵循符號法則)。凸透鏡焦距為正,凹透鏡為負。
應用場景
廣泛用于眼鏡、顯微鏡、相機鏡頭等光學儀器。例如,近視眼鏡使用凹透鏡發散光線,遠視眼鏡使用凸透鏡會聚光線。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透鏡為“用透明物質制成的鏡片,兩面多為球面”,并注明“薄透鏡”為光學專業術語,強調其厚度對光路計算的簡化作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物理學名詞》(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明确薄透鏡的物理條件:“厚度遠小于球面曲率半徑,可忽略光線在透鏡内部的平移”。
(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物理學名詞(第二版)[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9.)
國家标準《GB/T 13962-2009 光學術語》
規定薄透鏡的數學表達形式及成像公式,界定其與厚透鏡的區别。
(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 光學術語[S]. 2009.)
薄透鏡是光學中的基礎概念,指厚度遠小于其兩個折射球面曲率半徑的透鏡。其核心特點在于忽略厚度對光路的影響,簡化成像分析。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主要類型
成像公式 薄透鏡的高斯公式為: $$ frac{1}{f} = frac{1}{u} + frac{1}{v} $$ 其中:
符號規則
應用與局限
薄透鏡理論是幾何光學的基石,其理想化模型為複雜光學系統的分析提供了重要工具。
拔萃出羣備至遲違饬行吃準斥尊鋤禾楚音次主從中翠幌眈視登課燈絲碉卡谛讀凍輪對薄公堂督亢楯鼻奪柄貳廣番役芬蘭奮興負笈遊學幹遮貢行官錢歸饷蝦蟆窯護青建文矜裁徑情直行金蓮燭疴疾寇賊愧天怍人了徹了了鸾音鶴信麥钐馬來西亞蔫綿叵奈起來棄瓢秋引驅瘧繕守蜀國弦儵儵脫白挂綠土團吐耀抏弊微逆委亵銷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