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寇賊的意思、寇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寇賊的解釋

亦作“宼賊”。盜匪;敵寇。《書·舜典》:“帝曰:‘ 臯陶 !蠻夷猾 夏 ,寇賊姦宄。’”《後漢書·劉盆子傳》:“時 青 徐 大飢,寇賊蜂起,衆盜以 崇 勇猛,皆附之,一歲間至萬餘人。”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既是土人護惜鄉裡,比來未有處分,猶願自備衣糧,共相保聚,以備寇賊。” 明 唐順之 《廷試策》:“故以之知人,則其知如神者也:以之安民,則其仁如天者也;以之除盜賊,則如 舜 之玄德在上而寇賊姦宄者自消也。” 許地山 《女國士》:“如今邊疆這麼吃緊,寇賊這樣猖狂,做子民當以身許國,掃除夷虜才是正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寇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òu zéi,其含義與用法如下:

1.基本含義

2.曆史與文獻用例

3.現代用法與延伸

4.相關成語與擴展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後漢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寇賊》的意思

《寇賊》是一個中文詞彙,通常用來指代那些進行搶劫、掠奪、犯罪活動的人。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不法分子或者惡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寇賊》包含兩個漢字,“寇”和“賊”。其中,漢字“寇”的部首是“宀”(寶蓋頭),它的偏旁部首是“宀”(寶蓋頭);而漢字“賊”的部首是“貝”(貝殼),它的偏旁部首是“貝”(貝殼)。

根據部首和筆畫,可以知道“寇”的總筆畫數為11,而“賊”的總筆畫數為13。

來源和繁體

《寇賊》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一般認為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古代,由于社會動蕩,寇賊犯罪現象比較嚴重,因此這個詞在文獻中出現的次數較多。

關于繁體字,“寇”在繁體中的寫法保持不變,字形為「寇」。而“賊”的繁體字形為「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差異。以《說文解字》為例,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如下:

寇:寸宀幹一丶亅乞

賊:貝兄攵戈十一

例句

1. 這個城市經曆了多次寇賊的襲擊,導緻人們生活在恐懼之中。

2. 他被警方定為寇賊,正面臨着嚴重的刑罰。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寇夜、賊眉鼠眼、賊人心虛

近義詞:土匪、盜賊、歹徒

反義詞:義士、守法公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