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祛除瘧疾。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杜甫》:“《詩話》雲:有病瘧者, 子美 曰:‘吾詩可以療之。’病者曰:‘雲何?’曰:‘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其人誦之,瘧猶是也。 杜 曰:‘更誦吾詩雲: 子章 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 崔大夫 。’其人誦之,果愈。” 宋 楊萬裡 《過長峰徑遇雨遣悶十絕句》之八:“不須 杜 句能驅瘧,隻誦 長峯 遣悶詩。”本此。
“驅瘧”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如需進一步考證文學典故,可參考《唐詩紀事》等古籍(來源1為網絡釋義,權威性較低,需謹慎引用)。
驅瘧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詞語。它的第一個部首是馬,第二個部首是疒。在驅瘧中,馬部表示與馬相關的事物,疒部意味着疾病。該詞彙一共有11筆畫。
驅瘧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它的含義是指用藥物或方法來治療瘧疾。驅瘧的發音與驅散音近似,寓意着通過某種辦法來驅散或消除瘧疾。
在繁體字中,驅瘧的寫法是驅瘧。瘧是指瘧疾,兩個字的部首和意義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驅瘧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驅的舊字形是䩻,而瘟的舊字形是㾶。這兩個字合起來,表示治愈瘧疾的藥物或方法。
以下是關于驅瘧的幾個例句:
1. 經過醫生的治療,他成功驅瘧了。
2. 這種藥物對于驅瘧非常有效。
3. 他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驅瘧方法。
驅瘧與其他詞語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驅瘧藥、驅瘧疫、驅瘧措施等。這些詞都與治瘧病或預防瘧疾有關。
驅瘧的近義詞可以有消瘧、除瘧、退瘧等。這些詞都意味着相同的概念,即消除或治療瘧疾。
相反的詞語,也就是驅瘧的反義詞可以是患瘧、得瘧等。這些詞與患上瘧疾或瘧疾的狀态有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