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尊的意思、斥尊的詳細解釋
斥尊的解釋
謂直呼尊者之名。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六:“ 清泰 小字 二十三 ,蓋正月二十三日生也。以是日為千春節,人臣奏對,但雲兩旬三日。或數物,則雲二十二、更過、二十四,不敢斥尊也。”
詞語分解
- 斥的解釋 斥 ì 責備:斥責。怒斥。駁斥。訓斥。 指,指出:斥謬(指出錯誤)。 使退去,使離開:斥退。 開拓:開地斥境。 多,廣:充斥。 偵察,伺望:斥候(舊時偵察敵情的士兵)。 鹽堿地:斥鹵。 古同“尺”,尺
- 尊的解釋 尊 ū 地位或輩分高:尊長(僴 )。尊卑。尊貴。尊嚴。 敬重:尊敬。自尊。尊重。 敬辭,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事物:尊府。令尊。尊姓。尊駕。 量詞:一尊佛像。 古同“撙”。 卑 筆畫數:; 部首:寸;
網絡擴展解釋
“斥尊”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chì zūn,其核心含義是“直呼尊者之名”,通常指在古代禮儀中避免直接稱呼尊長或地位高者的名字,以示敬意。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字面構成:由“斥”與“尊”組成。“斥”本義為指稱、指出,“尊”指尊貴者(如長輩、君主)。
- 實際用法:指在正式場合或書面表達中,避免直接提及尊者的名字,改用隱晦、迂回的方式指代。例如宋代李石《續博物志》記載,後唐清泰帝小名為“二十三”,臣子奏對時用“兩旬三日”替代,以避免直呼其名。
文化背景
- 避諱傳統:中國古代對尊長、君主、聖賢的名字有嚴格的避諱制度,“斥尊”體現了這一禮儀要求。直接稱呼可能被視為不敬,因此需通過其他方式表達。
- 替代策略:常用拆分數字(如“二十三”說成“兩旬三日”)、增減筆畫、同音字等方式規避。
與相近詞的區别
- “斥尊” vs “避諱”:前者特指對尊者名字的直接指稱,後者範圍更廣,涵蓋一切避諱行為。
- “斥尊” vs “犯諱”:“斥尊”是主動避免直呼其名,“犯諱”則是無意或有意觸犯避諱規則。
現代應用
如今“斥尊”一詞使用較少,但在研究古代文獻、禮儀制度時仍具參考價值。需注意其與“直言不諱”的區别,後者強調坦率表達,與“斥尊”的避讓态度相反。
如需進一步了解避諱制度或相關典故,可參考《續博物志》《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斥尊(chì zūn)是一個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詞彙,下面我會一一解釋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意思】
斥尊意指對尊貴或權威人物或事物進行排斥、駁斥或不予尊敬的态度。它強調了對權威的拒絕和質疑。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斥尊由“斥”和“尊”兩個字組成。其中,“斥”作為左邊的部首,表示糾正、斥責的意思;而“尊”作為右邊的部首,表示尊敬、崇拜的意思。
【來源】
斥尊一詞在古代中國的文獻中被廣泛使用,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注重人際關系和尊重長輩權威,而“斥尊”則是一種對此傳統觀念的批判。
【繁體】
斥尊的繁體字寫作「斥尊」,沒有特殊的繁體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斥尊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與現代相近,不過一些細節可能會略有不同。
【例句】
1. 他常常斥尊而起,對權威提出質疑。
2. 小明斥尊話權,向老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組詞】
組詞時可以利用“斥”和“尊”這兩個字,例如:斥責、斥候、尊敬、尊重等。
【近義詞】
斥尊的近義詞包括:反抗、不敬、質疑。
【反義詞】
斥尊的反義詞包括:尊崇、崇拜、敬仰。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