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蔫綿的意思、蔫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蔫綿的解釋

柔美的樣子。 宋 王安石 《寄蔡氏女子》詩之一:“柳蔫綿兮含姿,松偃蹇兮獻秀。” 宋 王安石 《移桃花》詩:“枝柯蔫綿花爛熳,美錦千兩敷亭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蔫綿”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用于形容柔美的姿态或樣貌。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事物(尤其是植物或自然景物)呈現出柔美、綿軟的姿态。多用于描繪柳枝、花枝等隨風輕擺的形态。

  2. 文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王安石的詩歌:

    • 《寄蔡氏女子》中“柳蔫綿兮含姿”形容柳枝柔美含情;
    • 《移桃花》中“枝柯蔫綿花爛熳”描繪桃花枝條綿軟、花朵繁盛的狀态。
  3. 字義分解

    • 蔫(niān):原指植物因缺水而萎軟,引申為柔弱、不張揚的狀态;
    • 綿(mián):本義為絲綿,引申為柔軟、連綿不斷。
  4. 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偶見于古典文學賞析或詩詞創作。需注意其古典語境,避免與現代口語中“蔫”(形容人無精打采)的常見用法混淆。

建議在閱讀古典文獻時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例如王安石的詩歌中,該詞常與“偃蹇”(形容松柏挺拔)形成對比,突出剛柔并濟的意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蔫綿》的意思

《蔫綿》是指植物或動物脫水後失去生氣、彎曲無力的狀态。通常用來形容人的神情憔悴、沒有精神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蔫綿》的拆分部首是艹(草字頭部首)。

《蔫綿》一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蔫綿》一詞源于古代漢語,起初的意思是“柔軟、溫柔”,後來演變為形容失去活力、精神不振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蔫綿的寫法為「蔫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蔫綿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

例句

1. 她生病後,整個人像個蔫綿的草雞,一點精神都沒有。

2. 夏天的高溫使得花朵快速枯萎,變得蔫綿無力。

組詞

1. 萎蔫:指植物因缺水或病蟲害而失去生氣。

2. 凋蔫:指花朵因脫水或受損而失去生機。

3. 枯蔫: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幹枯無生氣。

近義詞

1. 憔悴:形容因疲勞、疾病或憂慮而面容消瘦、無精打采。

2. 消瘦:指身體虛弱,體态瘦削。

3. 疲倦:指精神疲憊,人體力耗竭。

反義詞

1. 精神煥發:形容人充滿活力、精力旺盛。

2. 振奮:指精神振作,激發鬥志。

3. 挺拔:形容姿态筆直,精神飽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