楯鼻的意思、楯鼻的詳細解釋
楯鼻的解釋
盾牌的把手。 唐 韓翃 《寄哥舒仆射》詩:“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馬為君飛羽書。” 唐 劉禹錫 《劉氏集略說》:“會出師 淮 上,恆磨墨於楯鼻上,或寝止羣書中。” 宋 司馬光 《奉同道矩謝始平公惠硯》詩:“聊用飛軍檄,何愁楯鼻平。” 明 高啟 《贈賣墨陶叟》詩:“便須從子乞雙螺,醉草檄書磨楯鼻。”參見“ 楯墨 ”。
詞語分解
- 楯的解釋 楯 ǔ 闌檻橫木,指闌幹:楯軒。 拔擢:“引楯萬物,群美萌生”。 古代載棺木的車。 楯 ù 同“盾”。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鼻的解釋 鼻 í 嗅覺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鼻子。鼻窦。鼻孔。鼻腔。鼻涕。鼻音。鼻煙(由鼻孔吸入的************煙)。仰人鼻息。嗤之以鼻。 筆畫數:; 部首: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楯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盾牌的把手部分,即用于握持盾牌的突出結構。該詞由“楯”(同“盾”)和“鼻”(器物上凸起供把握的部分)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盾牌握柄的形态。
2. 文獻例證
唐代詩人韓翃在《寄哥舒仆射》中曾用此詞:“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馬為君飛羽書。”此處以“楯鼻磨墨”的誇張手法,表現人物從容不迫的氣度,側面印證“楯鼻”作為握柄的實用性。
3.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文學作品中。其注音為ㄉㄨㄣˋ ㄅㄧˊ(dùn bí),需注意與“楯”的其他讀音(如shǔn)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楯鼻》(dùn bí)這個詞是指在古代用于保護頭部的護具,通常是由金屬或木質制成的盔甲,用于戰争或比賽時保護頭頸。下面是關于《楯鼻》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楯(dùn)的部首是木(mù),總共有9畫。
- 鼻(bí)的部首是鼻(bí),總共有14畫。
來源:
《楯鼻》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軍事文化,古人為了保護頭部,特意設計了這種盔甲。在戰鬥中,楯鼻能有效地保護士兵的頭部免受傷害。
繁體:
《楯鼻》的繁體字為「楯鼻」,發音和義意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楯鼻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然而,現代漢字簡化後,楯鼻的寫法已統一為「楯鼻」。
例句:
1. 戰士們戴上楯鼻,為了保護自己在戰場上勇往直前。
2. 這件楯鼻是一位古代将軍親自使用過的珍貴物品。
組詞:
楯鼻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因為它是一個專用名詞,主要用于描述頭部保護裝備。
近義詞:
楯鼻的近義詞可以是頭盔、頭甲,它們都是用來保護頭部的裝備。
反義詞:
楯鼻的反義詞可能是不用任何保護裝備的情況下進行戰鬥或比賽,這樣會更容易受傷。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到您!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