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情直行的意思、徑情直行的詳細解釋
徑情直行的解釋
任憑主觀意願徑直行事。 勇立 《論排外不宜有形迹》:“為今之計,保全權利之心,萬不可無,而輕躁寡謀,徑情直行之事,尤當痛戒。”
詞語分解
- 徑情的解釋 任性;任意。《鹖冠子·著希》:“夫義,節欲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弗徑情而行也。” 明 宋濂 《拙庵記》:“人之笑吾,吾以為喜;人之怒吾,吾徑情而直趨。”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人命
- 直行的解釋 .行正道,按照道義去做。《管子·法法》:“正言直行之士危,則人主孤而毋内。”《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屈平 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唐 白居易 《鄭覃可給事中制》:“
網絡擴展解釋
“徑情直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ng qíng zhí xíng,繁體寫作“徑情直行”。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釋義與用法
- 核心含義:指隨着自己的意願行事,不加約束地徑直行動,常形容主觀行事、不考慮客觀條件。雖然字面有“順利成功”之意,但實際多含貶義,強調一意孤行。
- 結構用法:偏正式成語,通常作賓語使用,如“不可徑情直行”。
2. 出處與演變
- 典籍來源:最早見于戰國時期典籍《鹖冠子·著希》(或作《歇冠子·著希》),原文為“故君子弗徑情而行也”,強調君子應避免僅憑主觀意願行事。
- 後世用例:近代學者勇立在《論排外不宜有形迹》中舉例:“輕躁寡謀,徑情直行之事,尤當痛戒”,進一步強化其貶義色彩。
3. 近義詞與對比
- 近義詞:與“徑情直遂”意義相近,但後者更側重結果順利,而“徑情直行”更強調行為方式的主觀性。
- 反義延伸:與“審時度勢”“三思而行”等形成對比,體現對客觀條件的忽視。
4. 注意事項
- 多音字提示:“行”在此讀xíng(行動),而非 háng(行業)或其他讀音。
- 感情色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因其多用于批評盲目自信或獨斷專行的行為。
例句參考
“為今之計,保全權利之心,萬不可無,而輕躁寡謀,徑情直行之事,尤當痛戒。”
——勇立《論排外不宜有形迹》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鹖冠子》或相關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徑情直行》的意思
《徑情直行》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坦率直接,不拐彎抹角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徑情直行》的拆分部首為"⺧",筆畫數為10。
來源
《徑情直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論語》中的一句名言:“直行不用菲薄,曲行不用長箸。”意思是一個人坦率直接的行為不需要多餘的修飾和僞裝,而虛僞犬牙交錯的行為則需要很大的手段。
繁體
《徑情直行》的繁體字為「徑情直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我們會将《徑情直行》寫成「徑情直行」。
例句
他是一個言行直率的人,凡事都徑情直行,不喜歡拐彎抹角。
組詞
直行不倚、直行不繞、直行不回避
近義詞
直截了當、直言不諱、直抒己見
反義詞
迂回曲折、拐彎抹角、不直不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