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俘擄的意思、俘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俘擄的解釋

見“ 俘虜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俘擄”為“俘虜”的異形詞形式,其核心含義指戰争中擒獲敵方人員或物資的行為及對象。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俘”指作戰時擒獲敵人,“擄”意為強力奪取,組合後包含雙重動作屬性。《漢語大詞典》收錄“俘”字條目,釋義為“戰争中擒獲的敵人”,并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為例證:“獻俘授馘”。現代漢語規範使用中,該詞更常以“俘虜”形式出現,包含以下三層内涵:

  1. 動詞屬性:指作戰過程中擒獲敵方人員的軍事行動,如《孫子兵法》“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即包含處置俘虜的策略邏輯(參考《中國軍事百科全書》)。

  2. 名詞屬性:特指被擒獲的作戰人員,《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強調其具備“解除武裝、失去戰鬥力”的核心特征。國際法層面,《日内瓦公約》對俘虜待遇有明确條款約束(參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官方文件)。

  3. 修辭延伸:在文學作品中常被隱喻為“被征服者”,如魯迅《野草》中“但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即暗含精神俘虜的意象(參考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全集》注釋本)。

網絡擴展解釋

“俘擄”是“俘虜”的異形詞,二者讀音均為fú lǔ,含義和用法完全相同,僅在字形書寫上存在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動詞用法
    指在戰争中擒獲敵人,或泛指捉住某物。
    例句:

    • “追了好半天,總算把彎彎繞放出來的雞全部俘虜了。”
    • “俘虜敵軍三百人。”
  2. 名詞用法
    指被擒獲的敵人,即“戰俘”。
    例句:

    • “不虐待俘虜。”
    • “兄為俘虜受困辱,骨露力疲食不足。”(《樂府詩集·隔谷歌》)

二、詞源與演變


三、比喻義與擴展


四、相關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魏書》《樂府詩集》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拉氣北面稱臣筆陣博簡常奉沖狹傳球淳和處士橫議賨旅凋胡丁玲洞蠻端子罰布非關感嘅蚝山黃蠟會費繳繞勁刷開小竈懇曲老賊燎薰流民圖龍舉雲興鹿羹論吏緑玉樹廟號睦姻偶像盤管破觚乾居峭薄起鬨軟棉三怨適居其反衰莫殊源肆言無憚湯邑譚言微中讨類桃蹊柳曲踏心跳傘痛惡媮生兀赤霞敞銜稱先夫子鄉壩頭湘靈鼓瑟唏哩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