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薄。 唐 柳宗元 《辯鬼谷子》:“ 漢 時 劉向 、 班固 録書無《鬼谷子》。《鬼谷子》後出,而險盭峭薄,恐其妄言亂世,難信,學者宜其不道。”
“峭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ào báo,其核心含義為刻薄,多用于形容言辭、性格或行為帶有尖刻、不寬容的特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峭薄”指待人處事缺乏寬厚,言辭鋒利且帶有貶損意味,常用于描述性格或言語的苛刻。例如唐代柳宗元在《辯鬼谷子》中提到《鬼谷子》一書“險盭峭薄”,即批判其内容偏激、言辭刻薄,可能誤導世人。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如柳宗元的作品,用于批評某些學說或行為的極端性。現代使用中,“峭薄”多用于書面語境,較口語中更常見的近義詞為“刻薄”。
語境示例
在句子中可作形容詞,如:“其言論峭薄,令人難以接受。” 需注意該詞帶有較強貶義,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適用。
總結來看,“峭薄”強調一種尖銳、不近人情的特質,與“寬厚”“溫和”等詞形成反義對比。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辯鬼谷子》原文。
《峭薄》是一個用來形容東西或氣候寒冷、清冷的詞語。它可用作形容山嶺陡峭,刺骨寒冷的天氣或人物性格冷淡疏離等場景。下面将分别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峭薄》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峭”的拆分部首為山,部首筆畫數為3;“薄”的拆分部首為艹,部首筆畫數為4。整個詞語共有7個筆畫。
《峭薄》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晚期,最早見于明代文學作品。它是由兩個字的音旁部分組合而成,表達了山勢險峻、寒冷幽寂的氣息。在繁體字中,“峭”和“薄”的形狀與簡體字相似。
古代人們在書寫《峭薄》時,使用的是比較傳統的漢字寫法。例如,“峭”字的上半部分寫為“山”形,下半部分用一條豎線與兩個點相連。“薄”字的上半部分類似于“艹”,下半部分有三個橫線與豎線相交。
1. 雪山峭薄,如白玉雕琢而成。
2. 山地的氣溫一直很低,空氣峭薄得令人難以呼吸。
組詞例:峭壁、峭立、峭岸、寒峭。
近義詞例:寒冷、冰冷、冷寂、凜冽。
反義詞例:溫暖、熾熱、熱情、熱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