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奉的意思、常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奉的解釋

(1).指固定的奉祀者。《左傳·昭公三十二年》:“王有公,諸侯有卿,皆有貳也……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 杜預 注:“奉之無常人,言唯德也。”

(2).謂定期祭祀。《史記·封禅書》:“及 秦 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常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áng fèng,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固定的奉祀者

指負責祭祀活動的專職人員或群體。這一含義源自《左傳·昭公三十二年》:“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杜預注:“奉之無常人,言唯德也。” 意為社稷(國家)的祭祀者并非固定不變,而是以德行作為選擇标準。

2.定期祭祀

指按照固定時間或儀式進行的祭祀活動。例如《史記·封禅書》記載:“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說明秦朝統一後,官方對祭祀對象和流程進行了系統規範。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奉”字的其他用法(如“奉行”“奉獻”),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奉:這個詞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常奉(cháng fè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常(cháng)”意為經常、常常;第二個字“奉(fèng)”意為供奉、恭敬。 常奉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有着深厚的曆史背景。這個詞的繁體寫法為「常奉」,手寫上也可以使用「常熊」、「常佛」等寫法。 在古代,常奉這兩個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常字的古代寫法為象形字,形狀更加古樸,其筆畫順序可分為豎撇捺;奉字則采用兩個部首,上半部為「人」,表示人物,下半部為「口」,表示向别人緻敬或供奉。 常奉這個詞在古代文獻和現代語境中都有出現。例如,可以用這樣的句子來展示其使用:他常奉先祖的牌位;她常奉獻自己的時間幫助他人。常奉還可以用來組成其他詞語,如常奉禮、常奉神等。 常奉的近義詞有頻繁、經常、常常等,意思都是指一個行為或狀态在時間上多次重複出現。與其相反的是罕奉、少奉等,表示一個行為或狀态在時間上不常出現。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