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削去棱角。喻除繁雜而從簡易。 宋 晁補之 《呈魯直》詩:“文章破觚賴聖世,筆墨未逃蹊徑間。”
(2).喻改方正為圓通。 明 袁宏道 《萊陽張廷尉贊》:“當 新鄭 、 江陵 用事時,兩公為政尚綜覈,稱近時賢相,而未免以其貴驕抑天下士。士之挾局幹、饒才諝者,多破觚以就功名。”
“破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曆史用例
結構與用法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相關詞典或文獻來源。
《破觚》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破碎的酒杯或酒錫杯。
《破觚》的部首是石,總共七個筆畫。
《破觚》一詞最早出現在《齊民要術·酒釀法》一書中,據考古學家研究,破觚這種酒具最早出現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中國。
繁體字形為「破觚」。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破觚的字形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和現代基本一緻。
1. 他不小心把酒杯摔破了,碎片橫飛,破觚盛了一地。
2. 在那個熱鬧的晚宴上,大家高興地舉起破觚,幹了一杯又一杯。
1. 破碎:指物體被打破或弄壞的動作或結果。
2. 觥籌交錯:形容酒宴上酒杯碰撞、聚會熱鬧的場景。
3. 飲觞:指喝酒。
1. 酒杯:指盛酒的杯具。
2. 酒錫杯:古代使用的一種盛酒器皿。
完整:表示物體沒有破損或完好無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