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種招人怨恨的事。指爵高、官大、祿厚。《文子·符言》:“ 老子 曰:人有三怨:爵高者人妬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人怨之。”《列子·說符》:“ 狐丘丈人 謂 孫叔敖 曰:‘人有三怨,子之知乎?’ 孫叔敖 曰:‘何謂也?’對曰:‘爵高者人妬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逮之。’” 金 元好問 《感事》詩:“血讎此日逢三怨,風鑒平生備九流。”
(2).三種招人怨恨的行為。指淩人、誣人、掩人之善。《國語·周語下》:“今 郤伯 之語犯, 叔 迂, 季 伐;犯則陵人,迂則誣人,伐則掩人。有是寵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誰能忍之?”
“三怨”是古代文獻中的概念,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分别源自不同典籍,具體如下:
兩種解釋分别從處境與行為角度闡述“怨”的根源,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三怨》是指人們常常會埋怨的三種事物,即:自然災害、社會不公和人際關系沖突。
根據《康熙字典》的分類,可以将“三怨”拆分成“三”(部首:一)和“怨”(部首:心,筆畫:9)。
《三怨》這個詞在《莊子·德充符》中首次出現,用以形容人們常常抱怨的三種事物。
在繁體字中,“三怨”沒有特定的繁體形式,基本保持和簡體字相同的書寫方式。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一些小的差異,不過并不影響對于《三怨》的理解和使用。
1. 自然災害是人們常常抱怨的三怨之一,不過人類無法完全控制自然力量。
2. 在社會不公這個三怨面前,我們應該積極參與改革和公平正義的建設。
3. 人際關系沖突也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三怨之一,我們應該學會溝通與包容,以化解沖突。
1. 三災八難:形容各種災難接踵而來。
2. 怨天尤人:指怨恨上天和他人,責怪他人。
3. 不滿情緒:指對不滿意或不公正的情緒抱怨。
1. 三恨:指人們常常痛恨的三種事物。
2. 三怒:指人們常常憤怒的三種事物。
3. 三喜:指人們常常高興的三種事物。
1. 三怡:指人們常常滿意和喜悅的三種事物。
2. 三和:指人們之間相處融洽和諧的三種事物。
3. 三愛:指人們常常熱愛和珍惜的三種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