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詈詞。《後漢書·劉永傳》:“﹝ 光武帝 ﹞與諸将書曰:‘吾常以 龐萌 社稷之臣,将軍得無笑其言乎?老賊當族。’”《古尊宿語錄·雲峰悅禅師》:“殊不知這般老賊有年無德,一箇吃飯坐處,也不依本分。” 明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試》:“老賊,你如今眼又昏,耳又聾,又走動不得,你教他去後,倘有些個差池,教兀誰來看顧你?”
“老賊”是一個帶有強烈貶義的漢語詞彙,通常用于責罵年老卻品行不端或對立的人物,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起源
最早可追溯至《論語·憲問》,孔子批評原壤時提到“幼而不孫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意為年輕時不懂謙遜,年老後無作為,反而對社會有害。
核心定義
指“年老而無德性者”,常含斥責、侮辱意味,尤其用于形容狡猾、自私或行為不端的老年人。
曆史與文學場景
現代口語
建議使用時注意場合,避免因言辭過激引發矛盾。如需更全面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語言類網站。
《老賊》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字組成,意為年老的盜賊。其中,“老”表示年齡大、年老,而“賊”表示盜賊、小偷。
根據漢字的構造,我們可以拆分它們的部首和筆畫:
《老賊》作為漢字詞彙,來源于古代漢語。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盜賊是社會上的一個存在,因此有了表示盜賊的詞彙“賊”,而“老賊”則是表示年紀較大的盜賊。
繁體字中,《老賊》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特殊的區别。
根據曆史文獻記錄,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老賊》在古代書寫中的寫法為:
老:老字旁寫作⺹,賊字寫作賊。
以下是一些使用《老賊》的例句:
一些由《老賊》組成的詞彙有:
與《老賊》相關的近義詞有:
與《老賊》相反的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