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賨旅的意思、賨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賨旅的解釋

漢 代 賨 人組成的軍旅。《文選·左思<蜀都賦>》:“奮之則 賨 旅,翫之則 渝 舞。” 李善 注引 應劭 《風俗通》:“ 巴 有 賨 人,剽勇。 高祖 為 漢王 時, 閬中 人 範目 ,説 高祖 募取 賨 人定 三秦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賨旅是古代中國西南地區特有的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兼具賦稅與軍事雙重屬性,其名稱由“賨”與“旅”複合而成,具體釋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賨(cóng)

    指秦漢時期巴蜀地區少數民族(如闆楯蠻)繳納的賦稅,以錢或布帛形式征收。《說文解字》釋為“南蠻賦也”,《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載:“歲令大人輸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謂賨布。”其本質是以財物代役的稅制形式。

  2. 古義指軍隊編制或客居他鄉者,此處引申為“由特定群體組成的武裝力量”。《周禮·地官》注:“旅,衆也。”在“賨旅”中特指由繳納賨稅的族群組成的軍事單位。

二、曆史内涵

賨旅起源于秦漢時期巴郡、阆中一帶的少數民族(闆楯蠻、賨人等)。朝廷允許其以繳納賨布代替兵役,戰時則征調這些族群組成軍隊參戰,形成“以賦代兵,兵賦合一”的特殊制度。如《華陽國志·巴志》載:“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漢高祖募取以定三秦。”說明賨旅曾助劉邦奪取關中,以骁勇善戰著稱。

三、社會功能

  1. 經濟職能

    作為地方賦稅形式,維系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

  2. 軍事職能

    戰時轉化為精銳部隊,成為朝廷征伐的重要輔助力量,如《晉書·李特載記》提及賨人李特率流民起義時“賨旅”的軍事作用。

四、文化意義

賨旅制度體現了古代中央政權對西南少數民族“因俗而治”的策略,通過賦稅與軍事的結合,既強化統治又利用其戰鬥力。這一制度延續至魏晉南北朝,成為研究古代民族關系與地方治理的重要案例。


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2.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華陽國志校注》(巴蜀書社)
  4. 《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賨旅”是漢代由賨人組成的軍旅,具體解釋如下:

  1. 字義拆解

    • 賨(cóng):指秦漢時期四川、湖南等地少數民族(賨人)繳納的一種賦稅,後也代指這些族群本身。
    • 旅(lǚ):此處指軍隊編制單位或軍隊的泛稱,如“勁旅”“軍旅”等含義。
  2. 整體含義
    該詞特指賨人群體被納入漢代軍事體系後形成的軍隊,可能與賨人骁勇善戰的曆史背景相關。例如《後漢書》等文獻中記載過賨人參與軍事活動的史實。

  3. 補充說明
    賨人屬于古代巴蜀地區的少數民族,以射獵為生,漢代曾多次征調賨人參與軍事行動,其賦稅形式(賨布)和軍事貢獻在史書中有零星記載。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建議查閱《漢書》《華陽國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凹坑鼈蓋車不着情草拟陳後主崔錯翠篁單绡砥厲名號奪門蠹物法言敷顯伏谒官官相為鼓曲鶴骨雞膚紅牋皇親花枝招展驕竪加意酒啖軍號窺競堀閱來下聯合會澟然溜骨髓裡學卵裂巒岏毛線冥空魔怪牛頓第三定律袙腹湓浦口剽輕撲複倩盼淺庸茕鳏瞿塘賈人生朝露溶解塞思黑逝殂詩什水墨畫四犯死有餘誅田闾退鹢魭斷烏油油詳拟鹹肉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