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洞蠻的意思、洞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洞蠻的解釋

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南中洞蠻作亂。” 清 李漁 《風筝誤·夢駭》:“今日聖主臨軒策士,出的題目是問洞蠻犯順該撫該勦的機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洞蠻”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言演變來理解:

一、作為曆史蔑稱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中原漢人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常見于漢文史籍。例如《古今小說》提到“南中洞蠻作亂”,清代李漁作品中也用此詞描述南方族群。

  2. 詞源與背景

    • “洞”指代南方土著族群依山洞而居的聚落形态,“蠻”則含貶義,暗指未開化。
    • 唐代文獻已出現相關記載,如《新唐書》描述“朱蘭洞蠻”叛亂,明代史書稱“溪洞蠻獠雜處,其人不知禮儀”。
  3. 社會文化内涵
    該詞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優越視角,将南方族群視為“原始”“野蠻”,與漢族的禮儀規範形成對比。


二、作為成語的争議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行為粗野、缺乏修養的人”。但這一用法缺乏古籍直接佐證,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引申,需謹慎使用以避免歧義。


三、延伸說明

注意:現代使用中需注意該詞的曆史貶義色彩,避免對少數民族造成冒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洞蠻

洞蠻(dòng má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洞”(dòng)是水的意思,通過部首“氵”表示與水有關。而“蠻”(mán)指的是原始的、野蠻的意思,由部首“虍”(hū)表示與虎有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洞:部首為氵,總筆畫數為9。

蠻:部首為虍,總筆畫數為11。

來源:

洞蠻一詞最早出現于古代文獻《左傳》,用以描述遼闊深邃的山洞和原始、野蠻的部族。在後來的發展中,洞蠻的含義也擴展到指代與原始、野蠻有關的事物或者人群。

洞蠻的繁體字為「洞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說文解字》将洞蠻的寫法分别為「㓁」「虺」。

例句:

1. 那個山洞裡黑漆漆的,看上去很洞蠻。

2. 他的行為舉止粗野無禮,真是個洞蠻之人。

組詞:

1. 洞穴:指山洞或其他地下空間。

2. 野蠻:指野性的、原始的行為或态度。

近義詞:

1. 原始:指事物發展初期的狀态,可以與洞蠻用于形容同樣的事物。

2. 野性:指具有野性特征的、未經馴化的狀态。

反義詞:

1. 文明:與野蠻相對,指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文化狀态。

2. 溫和:與洞蠻相對,指态度和行為溫和、有修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