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殊源的意思、殊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殊源的解釋

不同淵源。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機有殊源,應無恒質,自叙因緣,大宗如此。” 唐 楊炯 《<王勃集>序》:“ 仲尼 既沒, 遊 夏 光 洙 泗 之風; 屈平 自沉, 唐 宋 弘 汨羅 之跡,文儒於焉異術,詞賦所以殊源。”《資治通鑒·晉懷帝永嘉六年》:“太保自雲 劉康公 之後,與陛下殊源,納之何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殊源"是由"殊"和"源"兩個漢字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事物根源或本質的差異性。根據《漢語大詞典》對單字的釋義:

"殊"字本義為斬首之刑(《說文解字》),引申為斷絕、差異等義,在《廣韻》中标注為"不同也",現代多指特别、特殊;

"源"字始見于金文,從水從原,本義為水流起始處(《說文解字》),《玉篇》解釋為"泉水也",現代引申為事物的根由或發端。

組合使用時,"殊源"強調本源層面的差異性,常見于學術文獻指代事物發展脈絡的分野。如《中國哲學史新編》中論及儒道思想"雖殊源而同歸",即指二者雖有不同的理論起源,但最終達成思想互補。在語言學領域,該詞多用于描述方言形成過程中的不同源頭,例如北京語言大學《漢語方言學》教材指出"晉語與官話殊源而并存"的演變特征。

該詞的現代應用可概括為三個維度:

  1. 文化研究:強調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參考《全球文明史》第三章)
  2. 生物學分類:指代物種的異源進化路徑(參照《分子系統學原理》)
  3. 社會學科:用于比較制度體系的形成基礎(見《比較政治學》2019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殊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殊源”是一個漢語成語,由“殊”(不同、特殊)和“源”(根源、起源)組成,表示事物的根源或起源不同,強調差異性。

  2. 使用場景
    該詞常用于描述不同文化、學派、思維方式等的形成背景差異,例如:

    • 古籍中多用于說明學術流派或人物的淵源不同,如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提到“機有殊源”,唐代楊炯在《王勃集序》中對比孔門弟子與屈原的傳承差異。
    • 《資治通鑒》記載晉代曆史事件時,用“殊源”指代血緣或宗族起源的差異。
  3. 延伸意義
    除字面含義外,該詞隱含對不同起源事物的包容性,如《資治通鑒》中“與陛下殊源,納之何害?”體現接納異源的觀念。

  4. 發音與結構
    拼音為shū yuán,屬于并列式合成詞,兩字意義并列互補。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資治通鑒》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拜興霸陵岸邦節暴跳如雷保訓鼻目撥理駁論不効産科朝貴宸恩程功怆怛出液脆薄顇蹙打裥宕逸動兵泛剽費散該成狗崽子貴驿寒绨鴻澤婚婣畿兵結存近懷鞠迳駿澤居歆開面令王貓鼠同乳苗末耐冬滂洽瞥映千裡足青敷鲭鳀犰狳棄卧熱歠上歲數市道樹高招風梳洗牀綏定鐵牓退師涴演委利嵬嵬夏鼎象貌相忍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