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研的意思、焚研的詳細解釋
焚研的解釋
亦作“ 焚硯 ”。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6*焚其硯,不複寫作。《晉書·陸機傳》:“ 機 天才秀逸,辭藻宏麗, 張華 嘗謂之曰:‘人之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 雲 嘗與書曰:‘ 君苗 見兄文,輒欲燒其筆硯。’” 唐 陸龜蒙 皮日休 《開元寺樓看雨聯句》:“接思強揮毫,窺詞幾焚研。” 明 張煌言 《陳文生<未焚草>序》:“凡經倡和,都令焚硯。”參見“ 燒硯 ”。
詞語分解
- 焚的解釋 焚 é 燒:焚燒。焚毀。焚化。焚香。焚書坑儒。焚膏繼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憂心如焚。 燃燒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研的解釋 研 á 細磨(?),碾:研磨。研藥。研墨。 深入地探求:研究。鑽研。研京練都(?)(晉代左思作《三都賦》構思了十二年,後遂用“研京練都”形容經年累月地構思文章)。 研 à 古同“硯”,硯台。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焚研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焚研”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én yán,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所記載,以下是綜合解釋:
1.基本含義
“焚研”本意為自愧文采不如他人而焚燒硯台,表示不再寫作。該詞源自對自身才華的否定或對他人文采的極度欽佩,常帶有自謙或感慨的意味。
2.出處與典故
- 《晉書·陸機傳》記載:陸機才華橫溢,其弟陸雲在信中提及友人崔君苗(一說“君苗”為虛構人物)讀陸機文章後,“辄欲燒其筆硯”,以此表達自慚形穢之感。
- 唐代詩人陸龜蒙、皮日休在《開元寺樓看雨聯句》中寫道:“窺詞幾焚研”,進一步将這一行為詩化。
3.演變與近義詞
- 亦作“焚硯”或“燒硯”,均指因敬佩他人文采而放棄寫作。
- 近義詞:焚筆棄硯、自慚形穢。
- 反義詞:筆耕不辍、文思泉湧。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評論或自謙語境,如:“讀罷此文,令人焚研!”
- 現代引申為對他人成就的高度認可,或自嘲才華不足。
提示
若需更多古籍例證或詳細解析,可參考《晉書》原文或唐代詩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焚研這個詞的意思:
焚研(fén yán),指将物品燃燒成灰燼,并将灰燼研磨成粉末的過程。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燃燒後進行深入研究或分析的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焚研的拆分部首為火(huǒ)和石(shí),火指火焰,石指石頭。它的筆畫數為9,火部為4畫,石部為5畫。
來源:
焚研一詞是由“焚”和“研”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研由部首石和音元組成,意思是研磨;而焚則有燃燒、燒毀的意思。将這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詞彙,用以形容将物品燃燒并研磨成粉末的過程。
繁體:
在繁體字中,焚研的寫法為「焚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焚研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研”字的寫法常見有「硏」、「硍」、「硎」等變體,而“焚”字的寫法也可能有稍微的變化。
例句:
1. 為了掌握材料的組成,科學家們将樣品焚研後進行分析。
組詞:
碎研、煤研、岩研
近義詞:
火化、化為灰燼、研磨成粉
反義詞:
焚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