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念專注。 南朝 梁 江淹 《從建平王遊紀南城》詩:“丹砂信難學,黃金不可成;遷化每如茲,安用貴空名。流宕慘中懷,凝意方自驚。” 唐 張彥遠 《曆代名畫記·論畫山水樹石》:“使其凝意,且啟幽襟,迨乎構成,亦竊奇狀。”
“凝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意念專注、集中心思,常見于文學和藝術創作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凝意”由“凝”(凝聚、集中)與“意”(心意、思想)組合而成,字面意義為“凝聚思想,專注心神”。它強調在特定活動中将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幹擾以提升效率或完成目标。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江淹的詩句:“流宕慘中懷,凝意方自驚”,表達内心動蕩時通過專注意念獲得頓悟的過程。唐代以後逐漸成為藝術創作領域的常用術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可參考《曆代名畫記》或江淹詩作原文(來源:、5)。
《凝意》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深思熟慮、集中注意力來思考、思索。
《凝意》的部首是冫(bīng)。
《凝意》共有11畫。
《凝意》的詞源可以追溯到漢代,最早見于《淮南子·人間訓》。
《凝意》的繁體字是「凝意」。
古代有時将「凝意」寫作「㧬意」或「㧭意」。
他一臉凝意地看着遠方,好像在思考着什麼大事。
其他與《凝意》相關的詞彙有:凝神、凝視、凝重、凝然等。
與《凝意》意思接近的詞彙有:沉思、思考、集中、注目、聚精會神等。
與《凝意》意思相反的詞彙有:輕浮、散漫、漫不經心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