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乃的意思、無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乃的解釋

[wouldn’t that be…?] 表示委婉反問。不是;豈不是

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

無乃不可乎。——《左傳·僖公三十二》

詳細解釋

亦作“ 無迺 ”。相當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測度的語氣。《論語·雍也》:“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太簡乎?” 唐 韓愈 《行難》:“由宰相至百執事凡幾位,由一方至一州凡幾位,先生之得者,無乃不足充其位邪?” 元 薩都剌 《相逢行》:“郎君别後瘦如許,無迺從前作詩苦?”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邵廷铨》:“公子此際利害,間不容髮,不急為之救,乃又慮及未然,兄之計無乃左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乃”是古漢語中常見的語氣詞,主要用于表達委婉的推測或反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莫非”“恐怕是”“難道不是”等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無乃”由“無”(沒有)和“乃”(結果)構成,字面可理解為“沒有(某種原因),結果卻如此”,常用于對某種情況的委婉質疑或推測。例如《論語·季氏》中的“無乃爾是過與?”(這難道不是你的過錯嗎?)。

二、核心用法

  1. 委婉反問
    表示對某種觀點或行為的質疑,但語氣較為含蓄。如《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的“無乃不可乎?”(恐怕不合適吧?)。
  2. 推測語氣
    相當于“莫非”“恐怕是”,用于對不确定情況的推測。如《論語·雍也》的“無乃太簡乎?”(這恐怕過于簡單了吧?)。

三、使用場景

四、例句解析

  1. 《論語·季氏》
    “求,無乃爾是過與?”
    (冉求,這難道不是你的過錯嗎?)
    解析:通過反問強調責任歸屬,但語氣不失禮節。
  2.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軍隊疲憊,遠方的君主又有防備,恐怕不合適吧?)
    解析:以推測語氣委婉否定軍事行動的可行性。

五、現代應用

雖然“無乃”在現代口語中已不常見,但在文學創作、曆史研究或仿古語境中仍可能使用。例如:“君此舉無乃欠妥?”(您這樣做恐怕不太妥當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乃》是什麼意思?

《無乃》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詞語,意思是“沒有,沒有那麼”。

《無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乃》的拆分部首是“無”和“乃”,其中“無”是表示否定的意思,而“乃”是表示助詞的意思。

《無乃》的筆畫數為9畫。

《無乃》的來源

《無乃》最早見于《論語·為政》篇中,是孔子所說的一句話:“君子有九思,無乃思欲不達合歡乎?”意為“一個君子應該有九種思考,難道沒有思考如何達到自己的願望和如何與人和諧相處的嗎?”

《無乃》的繁體

《無乃》的繁體字為「無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無乃》的古代寫法為「無乃」。

《無乃》的例句

1. 君子有九思,無乃思德行而不可見乎?(出自《孟子·告子上》)

2. 不患莫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無能也,患無志也。無乃今也吾未之思而今也之被于斯矣。(出自《論語·為政》)

《無乃》的組詞

無窮、無憂、無法、無語、無邊、無奈、無比、無情、無私、無限

《無乃》的近義詞

無疑、無疚、無病、無緣、無傷、未曾

《無乃》的反義詞

有、确有、千真萬确、必然、明白、實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