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懾聳的意思、懾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懾聳的解釋

畏懼。《三國志·吳志·是儀傳》“ 權 遂舍之, 嘉 亦得免” 裴松之 注引 晉 徐衆 評:“ 是儀 以羈旅異方,客仕 吳 朝……忠不諂君,勇不懾聳,公不存私,正不黨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懾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複合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需要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字“懾”和“聳”的本義及組合義來理解:

  1. 分字釋義:

    • 懾 (shè): 本義指恐懼、害怕,使之畏懼屈服。《說文解字》:“懾,失氣也。從心,聶聲。” 引申為恐懼、使恐懼、威懾、震懾之意。例如:懾服、威懾、懾人心魄。
    • 聳 (sǒng): 本義指高起、直立。《說文解字》:“聳,生而聾曰聳。從耳,從聲。” 但此義項不常用。更常用的是其引申義:驚動、驚懼;或高起、矗立。在表示驚懼時,如“聳動”、“危言聳聽”、“聳然”(驚懼的樣子)。在表示高起時,如“聳立”、“高聳入雲”。
  2. 組合義“懾聳”: 将“懾”與“聳”組合,“懾聳”一詞的核心含義側重于因恐懼、敬畏而驚動、肅立或感到震驚。它描繪的是一種受到強烈威懾或震撼後,内心驚懼、外表肅然或身體為之挺立的狀态。可以理解為:

    • 因畏懼而肅立/驚動: 在強大的威勢或令人恐懼的事物面前,因害怕而肅然站立或内心受到強烈震動。
    • 震驚、驚懼: 直接表示震驚、恐懼的情緒狀态。
  3. 古籍用例: 該詞可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範晔《後漢書·蔡邕傳》: “懾聳宗廟,下念黎庶。” (此處的“懾聳”結合上下文,可以理解為對上(宗廟/祖先/朝廷)心懷敬畏、肅然起敬,對下(黎民百姓)則深切關懷。體現了敬畏與關懷并存的狀态。)

“懾聳”意指因恐懼、敬畏或受到強烈震撼而感到驚懼、肅然或震驚。它強調外在的威懾力量(懾)導緻内在的驚動與外在的肅立反應(聳),是一個形容在強大壓力或震撼下身心狀态的古雅詞彙。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普及本) - “懾”字條、“聳”字條及複合詞條釋義。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第三版) - “懾”字條、“聳”字條釋義及古書用例分析。商務印書館。
  3. 《王力古漢語字典》 - “懾”、“聳”字的本義、引申義及古漢語用法解析。中華書局。
  4. 範晔《後漢書·蔡邕傳》 - 古籍原文用例。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懾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懾聳”意為畏懼、恐懼。該詞由“懾”和“聳”兩字構成: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晉代徐衆的評語:“勇不懾聳,公不存私,正不黨邪。”,形容人在面對壓力或威脅時保持正直,不因畏懼而屈從。

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懾聳”多用于描述因強大外力或恐怖事物引發的強烈恐懼,甚至伴隨身體反應(如顫抖、汗毛豎起等),但屬于書面化表達,日常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聱叟白後半規包容八十一種好拔趙旗怖忌擦黑兒彩筆裁問殘逼漕運司陳牍乘查崇谹叢台從同摧毀促鱗刀鋸斧钺得救鬥龍舟鬥品肥饒負擯高操貴名國常行會紅丹丹甲車绛跗儉時揭底哜哜嘈嘈坑衡可人睽眠潦災沴瘥黎庶論辯罵譏猛銳謀詐穆護歌排遍跑躁楩楓凄欷七縱八跳然後戎王子三宰書帳陶寫讬熟蜿蜑遐劫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