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筆受的意思、筆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筆受的解釋

[write down what is dictated] [古]∶用筆把别人口授的話記錄下來

詳細解釋

用筆記述别人口授的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道釋科教·筆受》:“ 太平興國 七年六月,譯經院成,譯經詔梵學僧筆受綴文。” 宋 葉適 《溫州新修學記》:“ 嘉定 七年, 留公 茂潛 來守,既修崇之,食增田焉。告諸生曰……諸生側聽,轉相語,自學官及其父兄,皆請餘筆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筆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記錄或抄寫他人口述的内容。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與核心釋義

    • 筆:指書寫工具,引申為“書寫”“記錄”的動作。
    • 受:指“接受”“承受”,在此語境下指“接受(他人所述)”。
    • 合義:接受(他人的口述)并用筆記錄下來。它強調的是一個聽寫或筆錄的過程,筆錄者(筆受者)忠實地将口述者的話語轉化為文字。
  2. 引申義與用法

    • 在古代文獻整理、翻譯(如佛經翻譯)或文書工作中,“筆受”常指擔任記錄員角色的人或行為。例如,在翻譯佛經時,一人負責口譯梵文(稱為“口宣”或“傳言”),另一人則負責将口譯的内容用漢文記錄下來,後者即為“筆受”。
    • 其用法接近于現代漢語中的“聽寫”“筆錄”“謄錄”。
  3. 同義詞辨析

    • 記錄:含義更廣,可指用各種方式(文字、錄音、錄像等)記下信息。
    • 抄寫:指照着現成的文字文本謄錄,而非根據口述。
    • 謄錄:指将草稿或底稿工整地抄寫一遍,通常有現成文本依據。
    • 筆受:特指依據口述進行書面記錄,這是其區别于其他詞彙的關鍵點。

權威來源參考:

“筆受”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和明确動作指向的詞彙,專指接受并記錄他人口頭所述内容的行為或從事該行為的人。

網絡擴展解釋

“筆受”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學術場景,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用筆記述别人口授的話,即通過文字記錄他人口頭傳達的内容。這一行為常見于古代文書整理、經典翻譯或學術傳承中,例如宋代譯經院的僧人曾通過“筆受”記錄并整理佛經文本。

曆史背景與用法

  1. 古代應用:
    在宋代,譯經院(專門翻譯佛經的機構)會指派通曉梵文的僧人擔任“筆受”,将口授的經文内容轉化為書面文字,并進一步整理成文。例如《事物紀原》中提到:“譯經诏梵學僧筆受綴文”,說明其在文獻翻譯中的重要性。

  2. 書面用語:
    該詞屬于書面語,多用于正式記錄場景,如學術讨論、官方文書等。宋代葉適的《溫州新修學記》中,學者們曾請求他人“筆受”口述内容以形成文字。

  3. 現代適用性:
    當代使用較少,更多出現在研究古典文獻或特定學術領域,口語中幾乎不再使用。

“筆受”強調從口頭到書面的轉化過程,是古代知識傳播的重要方式。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案例,可參考宋代譯經院相關記載(如來源)或古代學者的文集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

白妝不看佛面看金面財政資本蠶禮纏糾趁哄打劫坼兆斥言床腿出點子吹笙廟巅巍巍斷胫凡要豐缛幹眼症搆逆關董閨薄國力顧山錢海瑞暵旱豪估環眺賄賂并行角弦齎敕祭地濟濟排排急來抱佛腳靜樂金星石恪敬困瘼靈幌隆貴馬糧谧爾模棱首嗼然牧竪蟠絡巧僞囚虜人鏡芙蓉冗濁辱寞蜃貝識遇水洩不通書空匠訟廳沓潮同舍唾罵外寄生外展神經骛利協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