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葛的意思、采葛的詳細解釋
采葛的解釋
《詩·王風》篇名。《詩·王風·采葛序》謂“《采葛》,懼讒也”。後世因用為畏懼或避免讒言的典故。 北周 庾信 《拟詠懷》之二一:“避讒猶采葛,忘情遂食薇。”又詩中有“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之句,故亦用為懷人的典故。 明 何景明 《将雪有懷》詩:“已動尋梅興,空成采葛詩。”
詞語分解
- 采的解釋 采 ǎ 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選取,搜集,開發,利用:采訪(搜集尋訪)。采納(接受意見)。采集。采伐。采購。采掘。采寫。 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同“彩”。 〔采采〕盛多的樣子。 古代指官
- 葛的解釋 葛 é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可編籃做繩,纖維可織布,塊根肥大,稱“葛根”,可制澱粉,亦可入藥(通稱“葛麻”):葛布。葛巾(葛布做的頭巾,古人不分貴賤常服)。葛履。 表面有花紋的紡織品,用絲做經,棉線或麻
網絡擴展解釋
“采葛”是《詩經·王風》中的一篇詩歌,主要表達思念之情,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出處與背景
“采葛”出自《詩經·國風·王風》,共三章,每章三句。傳統注釋如《毛詩序》認為此詩有“懼讒”的政治隱喻,但後世多從情感角度解讀,視其為男女相思之作。
二、原文與翻譯
原文(節選):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翻譯:
姑娘采葛藤去,一日不見她,仿佛隔了三月之久!
姑娘采香蒿去,一日不見她,仿佛隔了三季之久!
姑娘采艾草去,一日不見她,仿佛隔了三年之久!
(參考)
三、主題解讀
- 表層含義
詩中男子因戀人外出勞作(采葛、采蕭、采艾)而思念難耐,用“一日不見”與“三月”“三秋”“三歲”的誇張對比,表達度日如年的焦灼情感。
- 深層象征
- 采葛:葛藤可制布,象征日常勞作;
- 采蕭:青蒿用于祭祀,隱含對情感的虔誠;
- 采艾:艾草可治病,暗喻思念如疾。
(綜合)
四、文學手法
- 複沓結構:三章句式重複,僅替換“葛”“蕭”“艾”和“月”“秋”“歲”,層層遞進情感強度。
- 時間誇張:從“三月”到“三秋”“三歲”,時間跨度逐步拉長,強化相思之深。
五、後世影響
“采葛”成為懷人典故,如庾信“避讒猶采葛”化用其政治隱喻,而“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演變為成語“一日三秋”,專指思念之情。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歌賞析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詩經》注本或權威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采葛(cǎi gě)一詞有以下含義及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采(cǎi):采字的部首是采字旁,總計6劃。
葛(gě):葛字的部首是艸字旁,總計12劃。
來源:
采葛,源自于古代漢語,是指采摘或采集葛藤的活動或行為。
繁體:
采葛的繁體字是「採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能有些變體或差異,但采葛的意義并未改變,隻是字形略有不同。
例句:
1. 秋天是采葛的好季節。
2. 我們去山裡采葛。
組詞:
采摘、采集、葛藤、葛根等。
近義詞:
采摘、采收、採集等。
反義詞:
種植、栽培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