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供的意思、奉供的詳細解釋
奉供的解釋
謂奉獻貢品。 漢 陸賈 《新語·無為》:“ 周公 制作禮樂……而四海之内,奉供來臻。”
詞語分解
- 奉的解釋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舉杯祝酒)。奉獻。奉祀。奉承(恭維,讨好。“承”讀輕聲)。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奉行故事(按老規定辦事)。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
- 供的解釋 供 ō 準備着東西給需要的人應用:供給(?)。供求。供應。供需。供銷。提供。供不應求。 求 供 ò 奉獻:供養。供獻。供奉。供佛。供職。 祭祀用的東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 被審問時在法庭上述說
專業解析
“奉供”的漢語詞典釋義
“奉供”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奉”與“供”兩個語素構成,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主要出現在特定語境中,尤指帶有恭敬、虔誠态度的供奉行為。其核心含義可解析如下:
-
字義分解與組合義
- 奉 (fèng):本義為“捧”、“承”,引申為“恭敬地送上”、“獻給”、“遵守”、“信奉”等含義,強調動作的莊重與尊敬态度。《說文解字》釋“奉”為“承也”。
- 供 (gòng):指“供給”、“供奉”、“祭祀時擺設祭品”,特指向神佛、祖先或尊者獻上物品。
- 組合義:“奉”修飾“供”,強調以恭敬、虔誠的态度進行供奉或獻祭的行為。即“恭敬地獻上祭品或物品”。
-
核心釋義
奉供 指懷着敬意和虔誠,向神佛、祖先或尊長獻上祭品、供品或其他物品的行為。它着重體現行為實施者的恭敬心态和莊重儀式感。
-
使用語境
- 宗教祭祀:最常見于宗教儀式或民間信仰活動中,指信徒向神明、菩薩、祖先牌位等敬獻香燭、花果、食物等供品。例如:“信徒們在佛前奉供鮮花素果。”
- 尊崇禮儀:在表示對尊長、貴賓的極高敬意時,也可用“奉供”形容獻上珍貴或精心準備的物品,但此用法相對少見。例如:“将家傳珍寶奉供于恩師座前。”(此用法更具文學色彩)
- 文學表達:在古典或書面語色彩濃厚的文學作品中,可能用于營造莊重、虔誠的氛圍。
-
近義詞辨析
- 供奉:與“奉供”意義最為接近,常可互換,但“供奉”使用範圍更廣,頻率更高。“奉供”更突出“奉”字所含的恭敬意味。
- 獻祭:特指為宗教或迷信目的向神靈、祖先獻上祭品,儀式性更強,有時包含犧牲的含義。
- 上供:口語化表達,指擺放供品,不如“奉供”正式和強調敬意。
- 呈獻:泛指恭敬地送上,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神,不特指祭祀。
-
總結
“奉供”是一個蘊含深厚敬意的動詞,核心含義是懷着虔誠恭敬之心向神靈、祖先或尊長獻上物品(尤指祭品、供品)。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神明、祖先的敬畏之心和尊崇之禮,多用于宗教、祭祀或表達極高敬意的正式場合。
參考來源:
- 字義解析參考了《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奉”和“供”的釋義及構詞法分析。
- 詞語釋義綜合參考了《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的相關詞條。
- 使用語境分析參考了經典文學作品及宗教儀式描述中的常見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奉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fèng gòng(注音:ㄈㄥˋ ㄍㄨㄥˋ),由“奉”(上下結構)和“供”(左右結構)組成。
- 核心含義:指“奉獻貢品”,即向尊貴對象(如君主、神明、祖先等)進獻物品以示敬意或服從。
二、出處與例證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漢代陸賈《新語·無為》:“周公制作禮樂……而四海之内,奉供來臻。”意指周公制禮後,四方主動進獻貢品以示臣服。
- 造句示例:
- “周公以禮樂教化天下,使得諸侯奉供來朝。”
- 現代可引申為“以一奉百”,即少數人生産供養多數人。
三、易混淆詞辨析
- 與“供奉”的區别:
- 讀音:“供奉”讀作gòng fèng,兩字順序不同。
- 含義:“供奉”更側重祭祀、侍奉(如供奉神佛)或特指宮廷技藝人員(如唐代“樂工供奉”),而“奉供”專指進獻貢品的行為。
四、擴展信息
- 社會意義:古代常用于描述諸侯向中央王朝進貢,體現等級制度與政治依附關系。
- 現代用法:較少使用,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比喻性表達(如“名人效應下,真理仿佛需向權勢奉供”)。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代典籍《新語》或唐代制度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絆拘迸瀉邊寨跛踦餐霞飲瀣塵世饎爨尺圖丑賊生刍論淳言調販跌打放大鏡飛産粉藻剛隘含靁鹖雞和平共處幻戲堅樸接絶驚蛇入草錦字書久持急飐飐苴茅焘土莨綢隸禦虜酒率薄賣工茫然冒名頂替炮車雲诮薄清枯窮侈極奢容居傻乎乎山外宗燒割沈歎石坎缞绖疏布俗歌邃古遂願速勝貪權天佑貼浄貼身子同僚箨筍問鼎無本生意歇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