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行的意思、頒行的詳細解釋
頒行的解釋
[publish a decree (law) for enforcement] 公布實行
又經過實際天象的校驗,《大明曆》才得以正式頒行。——《祖沖之》
詳細解釋
公布施行。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一:“王命頒行,分路齊進。”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三·戒石銘》:“至 宋太宗 删繁擇取‘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一十六字頒行天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奉旨鐫石,留太學,以墨刻頒行天下。”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六節:“新書訂定後,由朝廷頒行全國。”
詞語分解
- 頒的解釋 頒 (頒) ā 發下:頒發。頒布。頒賞。頒示。頒行。 古同“班”、“斑”,頭發花白。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行的解釋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裡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迩。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箧。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事:進行。 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
網絡擴展解釋
“頒行”是一個動詞,指官方正式公布并施行某項政策、法律、制度或文件,強調從發布到執行的完整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公布與實施
指權威機構(如政府、立法部門)将制定的法規、政策等向公衆公開,并開始生效和執行。例如:
曆史上《大明曆》經過校驗後“正式頒行”;《宋史》記載曆法“頒行”需經朝廷诏令。
-
公文用語
常見于正式文件,如“公安機關負責居民身份證的頒行和管理”,體現行政或法律的強制性。
用法與特點
- 詞性結構:并列式動詞(頒+行),側重從頒布到落實的連續性。
- 適用對象:多用于法律、政令、曆法等需廣泛遵守的規範,如“頒行新稅制”“頒行管理條例”。
- 近義詞:頒布、施行、發布(區别在于“頒行”更強調實施環節)。
曆史與現代用例
- 古代:曆法、典章制度的推行,如宋代《成天曆》經朝廷審核後頒行。
- 現代:政策法規的執行,如身份證制度、計劃生育政策的長期頒行。
英文對應
譯為“issue for enforcement”(發布并強制執行),體現其權威性。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曆史文獻或公文寫作指南中的相關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頒行(bān xíng)是一個常見的中文詞彙。下面是關于它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頒行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部首是“頁”字旁,右邊部首是“行”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頒行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古時候,頒行的寫法常常用“頒行”這樣的繁體字形來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寫這個詞時,用的是類似繁體字形的寫法,“頒行”。
例句:他在盛大的儀式上頒行獎杯。
組詞:頒行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起來形成新的詞語,例如:頒行令、頒行法令等。
近義詞:授予、頒授、授之以、頒發。
反義詞:收回、撤銷、廢止。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