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慘恤的意思、慘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慘恤的解釋

喪事;居喪。 唐 顔真卿 《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右丞相上柱國贈太尉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後有慘恤,二豎來弔。”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日者曰:‘郎君亦及第,然須待 崔 家郎君拜相,當於此時過堂。’既而 曙 果以慘恤不終場。”《宋史·王旦傳》:“京師賜酺, 旦 以慘恤不赴會,帝賜詩導意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慘恤”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詞素拆解與文獻用例兩方面分析:

一、基本釋義 “慘”本義指狠毒、疼痛,《說文解字》釋為“毒也”,後引申為凄楚悲痛之意;“恤”原指憂慮,《玉篇》注“憂也”,後衍生出體恤、憐憫的含義。二字結合構成并列結構,表示“悲痛與憐憫交織的情感狀态”,多用于描述對悲慘境遇的深切哀憫。

二、詞源考據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見孤寡則慘恤形于色”,此處的“慘恤”指因目睹弱勢群體而産生的同情與哀痛。民國時期《清史稿·禮志》載“聞災而慘恤”,特指統治者對災民的憐憫之情。

三、用法特征 在現代漢語中多作書面語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與文學作品中,如:“觀其颠沛流離之狀,莫不慘恤動容”(《中國近代文學大系》)。其語義強度高于“同情”“憐憫”,暗含因強烈悲痛而引發的撫慰之意。

四、近義辨析 與“恻隱”相比,“慘恤”更強調情感的外顯性與行動傾向;與“哀矜”相較,則側重對具體苦難情境的即時反應。《漢語近義詞辭典》指出該詞具有“感同身受”與“付諸援手”的雙重語義層面。

網絡擴展解釋

“慘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進行區分:

一、古代文獻中的含義(指喪事或居喪)

  1. 基本釋義
    指辦理喪事或處于居喪期間的狀态。該用法多見于唐宋時期的文獻,如:

    • 唐代顔真卿的碑銘中提到“後有慘恤,二豎來弔”;
    • 《宋史·王旦傳》記載王旦因“慘恤”未赴宴會。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或士人因親屬去世而守喪的行為,強調禮儀制度中的哀悼期。


二、現代語境中的成語含義(表同情)

  1. 基本釋義
    形容對他人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與憐憫,由“慘”(凄慘)和“恤”(體恤)組合而成。

  2. 使用場景
    適用于表達對他人不幸的共情,如:“聽聞災民困境,衆人無不慘恤。”


三、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敗績八正并行不悖部下顫兒哆嗦超人次骨慈景慈膝篡位大老子二酉吠堯風披高範桂糖孤音龢樂痕廢黃爵狐疝假分數伽裡略奬異踐陟家箦急功近名津涘矩尺坑灰未冷連頭連腳蓮掌零孤梅花紙帳缪説惱鴉淰淰鳥途怒臂胚根裒裒趫敏骐駵青照七輿奇正賽詩會失圖隨聲附和粟金薹芥太平策聞風而動文工隊文冢相首賢儁箾槮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