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處于險促的境地而顯得寬綽坦然。 宋 程頤 《明道先生行狀》:“人皆病於拘礙,而先生處之綽然。”
“處之綽然”是一個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釋義
形容在困難或緊急情況下仍能保持從容坦然的态度。“綽然”指寬裕舒緩的樣子,強調處理問題時遊刃有餘、毫不慌亂的狀态。
二、出處
出自宋代程頤《明道先生行狀》:“人皆病于拘礙,而先生處之綽然。” 意為衆人因受約束而感到困擾,但明道先生卻能從容應對。
三、結構與用法
四、示例
如面對突發危機時“處之綽然”,體現冷靜與智慧;或形容曆史人物在逆境中從容應對的姿态。
《處之綽然》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處理事物得當、得心應手,毫不費力地妥善處理問題。
《處之綽然》是由「黽」、「扌」、「網」、「羽」四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為12畫。
《處之綽然》這個成語源自于南朝宋代文學家劉勰的《文心雕龍》一書。它是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題,形容主人公處事乾練,悠然自得。
《處之綽然》是《處之綽然》的繁體字寫法,意義和使用方式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黽」的形狀和現代略有差别,較早的寫法中「黽」是通過結合「犬」和「黽」兩個部首組成的,表示忍住、默許之意。
1. 他在充滿挑戰的工作中處之綽然,毫不困擾。
2. 她處理危機的能力非常強,總能處之綽然。
1. 省事綽約
2. 輕車綽綽
1. 得心應手
2. 遊刃有餘
1. 磕磕碰碰
2. 師出無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