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曆九月。《國語·周語中》“夫辰角見而雨畢” 三國 吳 韋昭 注:“建戌之初,寒露節也。”參見“ 鬥建 ”。
建戌是古代曆法術語,指代農曆九月的地支紀月方式。古人以北鬥星鬥柄運轉方位劃分月份,鬥柄指向十二辰中的“戌”位時,即進入建戌之月。《淮南子·天文訓》記載:“鬥指戌則寒露,音比無射”,表明此時對應寒露節氣,屬季秋之月。
從字義分析,“建”為北鬥鬥柄所指方位,“戌”為地支第十一位,屬狗,方位西北,五行屬土。《禮記·月令》載“季秋之月,日在房”,描述太陽運行至房宿的天象,佐證建戌月為秋末冬初的過渡階段。此時天地肅殺,草木黃落,農事進入收尾階段,《齊民要術》提及“九月築場圃,治囷倉”,反映古代秋收冬藏的農耕規律。
在物候特征方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建戌月包含“鴻雁來賓”“雀入大水為蛤”“菊有黃華”三候,體現北方候鳥南遷、貝類繁殖、菊花盛開的自然現象。該術語至今仍應用于傳統曆法研究與民俗文化領域,如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即源于建戌月的陽氣衰減觀念。
“建戌”是古代曆法中的術語,主要含義如下:
指夏曆九月(即農曆九月)。這一名稱來源于古代以北鬥星鬥柄指向确定月份的“鬥建”系統。地支中“戌”對應九月,故稱“建戌”。
《國語·周語中》提到“建戌之初,寒露節也”,三國吳韋昭注解釋為:九月鬥柄指向“戌”位,正值寒露節氣,因此“建戌”成為九月的代稱。
部分資料提到“建戌”可能與軍事部署相關(如建立軍營),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罕見用法。
提示:若需了解更詳細的鬥建系統或古代曆法,可參考《國語》及相關曆史文獻。
挨肩擦臉艾命百鹩半路夫妻禀懼鬓環不合時宜常風車擔逞妍鬥色鍉鍼鉏耰待字閨中對味兒燔烈腐物撫弦改革者櫜韬更賦荷蕖鴻鐘回抱及艾劍號借花獻佛鲒醬戒體精舍兩截門龍尾車洛陽田羅隱馬纓免黜鳴玉谿南來北去潘張左束屏圍前無古人秋日曲簿渠匽融雪天氣梢門設都生公石筮營守冢台曆苔絮陶工汪古部望見微躬污黦仙椿鮮瑩小犬西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