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曆九月。《國語·周語中》“夫辰角見而雨畢” 三國 吳 韋昭 注:“建戌之初,寒露節也。”參見“ 鬥建 ”。
“建戌”是古代曆法中的術語,主要含義如下:
指夏曆九月(即農曆九月)。這一名稱來源于古代以北鬥星鬥柄指向确定月份的“鬥建”系統。地支中“戌”對應九月,故稱“建戌”。
《國語·周語中》提到“建戌之初,寒露節也”,三國吳韋昭注解釋為:九月鬥柄指向“戌”位,正值寒露節氣,因此“建戌”成為九月的代稱。
部分資料提到“建戌”可能與軍事部署相關(如建立軍營),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罕見用法。
提示:若需了解更詳細的鬥建系統或古代曆法,可參考《國語》及相關曆史文獻。
《建戌》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興築軍營或城戍。
《建戌》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建”和“戌”,其中“建”是一個獨立的漢字部首,表示建立、興建;而“戌”是一個古代的軍事堡壘标志,也可以作為獨立的漢字使用。拼音為jiàn xu。
《建戌》一共包含12個筆畫。
《建戌》的字形源自古代的象形文字。古人根據軍營的形象和結構,将其形狀形成了這個字。
在繁體字中,《建戌》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隻是結構稍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建戌》在古時候的寫法是由上至下,中間貫穿一橫,兩側各有三個豎,表示興建軍營的意思。
1. 朝廷決定在邊境建戌,以加強對外的防禦。
2. 戰争期間,他率領部隊在短時間内成功建立戰略要塞。
1. 建築:修建、興建。
2. 建造:建設、修造。
3. 戌堡:軍營、兵營。
1. 築城:修築城牆。
2. 築寨:建造軍營。
撤戍:撤離軍營、城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