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ed] 一種狀如雪橇的冰上滑行工具,用竿子撐或人畜力推拉前進
亦作“ 冰床 ”。 1.涼床。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林鐘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跡冰床,披 莊子 之七篇,逍遙物外;玩 老聃 之兩卷,恍惚懷中。”
(2).雪初下時地上所結之冰。因上面積雪,故稱。 北周 庾信 《寒園即目》詩:“雪花深數尺,冰牀厚尺餘。” 清 錢謙益 《題僧卷》詩:“雪被冰牀雲水隈,死關生斷不曾開。”
(3).冰上交通工具,俗稱冰排子,用人推、拉,或床上人以竿撐之,使滑行。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水關》:“冬水堅凍,一人挽木小兜,驅如衢,曰冰床。”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拖床》:“冬至以後,水澤腹堅,則 十刹海 、護城河、 二閘 等處皆有冰牀。一人拖之,其行甚速。長約五尺,寬約三尺,以木為之,腳有鐵條,可坐三四人。雪晴日暖之際,如行玉壺中,亦快事也。”《紅樓夢》第五六回:“當差之人,關門閉戶,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們出入,擡轎子,撐船,拉冰牀,一應粗重活計,都是他們的差使。” 孫犁 《白洋澱紀事·囑咐》:“在河邊,他們上了冰床。 水生 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給她包好腳。女人站在床子後尾,撐起了竿。女人是撐冰床的好手。”
冰床是一種傳統冰上交通工具,結合曆史記載和功能特點,其詳細解釋如下:
冰床又稱冰車、拖床、淩床,是古代冬季用于冰面運輸或載人的工具,外形類似雪橇。其結構包括長方形木架(鋪木闆如床闆)和兩根裹鐵條的木棍作為滑行部件,通過撐杆或人畜力推動。
《紅樓夢》第五十六回提到“拉冰床”是仆人的差事,印證了其在清代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除運輸外,明代起兼具娛樂功能,如《帝京景物略》描述“行冰如飛”的滑行體驗。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查看搜狗百科或文學典籍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