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煨幹避濕的意思、煨幹避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煨幹避濕的解釋

見“ 煨乾就濕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煨幹避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父母(尤其是母親)養育子女的艱辛與無私付出。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演變及文化内涵三方面進行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字面本義

    "煨"指用微火烘烤,"避"意為躲開。合指将潮濕處煨幹,自己避開濕處。實際描繪的是母親将孩子放在幹燥處安睡,自己則躺在孩子尿濕的潮濕位置,以身暖烘幹床褥的行為。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卷,頁521。

  2. 引申義

    比喻父母為子女承受苦難,甘願自我犧牲的深摯親情。與成語"推燥居濕"(《孝經·援神契》)同義,均凸顯養育者的奉獻精神。

    來源: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煨幹避濕詞條


二、語源與典故


三、文化内涵

  1. 傳統育兒觀的體現

    成語折射古代物質匮乏背景下"子居幹,母就濕"的育兒方式,凸顯"幼子本位"的家庭倫理。類似表述亦見于《顔氏家訓·教子》"躬自溫席"等記載。

    來源:王利器《顔氏家訓集解》(中華書局,1993年),頁32。

  2. 現代語義演變

    當代使用中漸趨抽象化,泛指父母為子女無條件付出的精神,常見于歌頌親情的文學及口語表達。部分詞典将其歸為"推燥居濕"的異形詞,但實際用例中仍保留獨立語義。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頁1354。


四、權威參考

  1. 詞典工具書

    •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 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絡版,2023年更新)
  2. 文獻典籍

    • 臧晉叔編《元曲選》(中華書局,1958年)
    •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萬曆刻本影印本)
  3. 學術研究

    • 王甯《漢語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2004年)對"煨幹避濕"的語義演變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煨幹避濕”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父母(尤其是母親)撫育子女的艱辛。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成語的字面意思是“用火烤幹潮濕之處,使孩子免受濕冷之苦”。實際含義是比喻父母在養育孩子時,甯願自己承受不適,也要為孩子提供溫暖和舒適的環境。

2.出處與背景

出自元代戲曲家李行道的《灰闌記》第四折:“生下這孩兒,十月懷胎,三年乳哺,咽苦吐甜,煨幹避濕,不知受了多少辛苦。”。這裡通過具體情境,展現了母親從懷孕到養育的長期辛勞。

3.用法與延伸

4.近義詞與關聯詞

5.文化意義

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母愛的贊頌,強調父母為子女犧牲奉獻的精神。其形象化的表達使情感傳遞更為深刻。

總結

“煨幹避濕”以生動的場景比喻父母養育子女的艱辛,既有文學價值,也承載了倫理意義。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灰闌記》及相關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柏成子臯百身悲悴悲翁犇急兵臨城下瀕海嫦娥愁魔棰損打造奠摯丁人堆肥頓號發魁訪話風輕雲浄否戾感咽構離逛商店鼓牀貴骨黑白菜狐不二雄回春妙手狡亂機變械飾雞鳴壺鏡察酒婦魁彥欄竿立地書廚淩飛履崄孟家蟬夢説麋茸末末了青龍秋禦攘伐仁者樂山柔蝡僧裘舍近謀遠生蓍識透事用輸家淑麗苔發屠岸秃奴崴磈瓦盆無情無彩消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