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糯米釀酒。 唐 白居易 《詠家醞》:“釀糯豈勞炊 範 黍,撇篘何假漉 陶 巾。”
關于“釀糯”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釀糯”原指用糯米釀酒的過程,後引申為“事物順利發展并達到預期結果”。例如白居易在《詠家醞》中寫道“釀糯豈勞炊範黍”,此處即指釀酒的字面含義。
語義演變
使用場景
該詞既可描述具體釀酒行為(如“釀糯為酒”),也可用于抽象語境,如項目推進、計劃實施等,例如:“此事醞釀已久,終釀糯成真。”
記憶技巧
可聯想糯米經過發酵最終成為美酒的過程,暗含“積累與轉化”的哲學意義。
注:需注意該詞在古籍中多指具體釀酒行為(如引用的唐代文獻),而現代更傾向其比喻用法。
釀糯(niàng nuò)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将稻谷煮熟後,經過蒸、晾、溫等過程,使其變得黏糯、軟糯、有彈性。它可以用來形容食物的口感,特别是指糯米或糯米制品。
釀糯的首字部首是“酉”(yǒu),拆開後分别為“酉”、“⺁”和“禾”,總共有11個筆畫。
釀糯的詞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食物制作技藝。它的繁體字為「釀糯」。
在古代,釀糯這個詞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古漢字寫法為「釀穤」,其中的“穤”表示粟米。
1. 媽媽做的釀糯米球軟糯可口,十分享受!
2. 這個點心店的釀糯饅頭很有名,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隊購買。
3. 每年的農曆年底,我們家都會用糯米做成釀糯飯團,代表着團圓和幸福。
組詞:釀酒、釀造、糯米、糕點。
近義詞:黏糯、軟糯。
反義詞:幹爽、松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