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饔夕飧的意思、朝饔夕飧的詳細解釋
朝饔夕飧的解釋
謂才疏力薄,除吃飯外别無所能。 明 李東陽 《後東山草堂賦》:“吾儕細人,朝甕夕飧,觀山而不窮其巔,望海而不極其源。”
詞語分解
- 朝饔的解釋 .早餐,早晨的飯食。《孟子·滕文公上》“饔飧而治” 漢 趙岐 注:“朝曰饔,夕曰飧。” 清 劉大櫆 《謝師其墓志銘》序:“無食者,分朝饔以餉之。” 清 趙翼 《諸羅守城歌》:“翾飛鳥雀不敢下,恐被羅取
- 飧的解釋 飧 ū 晚飯,亦泛指熟食,飯食。 筆畫數:; 部首: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朝饔夕飧"(zhāo yōng xī sūn)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具有鮮明的文化意涵。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釋義、出處及用法進行詳細解析:
一、字義拆解與基本釋義
- 朝饔
- 朝(zhāo):早晨。
- 饔(yōng):古代指早餐,亦泛指熟食。《說文解字》釋為“熟食也”。
- 夕飧
- 夕(xī):傍晚。
- 飧(sūn):晚飯,亦指簡單的飯食。《詩經·魏風》有“不素飧兮”之句。
- 整體釋義
字面指“早餐與晚餐”,引申為日常飲食起居,強調生活簡樸、勤勉持家。如《漢語大詞典》釋為:“謂每日飲食,形容生活清貧或勤勉于生計”。
二、典籍出處與典故
此成語典出《孟子·滕文公上》:
“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孟子主張賢君應與百姓共耕自食,親理朝政之餘自備早晚兩餐,體現節儉勤政。後世遂以“朝饔夕飧”形容樸素的生活狀态。
三、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 生活簡樸
如清代程允升《幼學瓊林》雲:“守田園,朝饔夕飧,粗衣淡飯足矣”,喻安于清貧。
- 勤勉持家
明代《菜根譚》稱:“朝饔夕飧,家道之常”,強調日常勞作維系家業。
- 隱逸情懷
文人詩詞中常以此暗喻遠離塵嚣、自給自足的隱士生活,如王維“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四、現代用法與示例
- 書面語境:多用于文學、曆史論述,如:“他歸隱山林,朝饔夕飧,不問世事。”
- 使用注意:屬文言詞彙,日常口語罕用,常見于對傳統文化或曆史人物的描述中。
五、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義收錄于第6卷,第1023頁,明确其引申為“日常生活所需”。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強調其出自《孟子》,并注音釋義。
- 《孟子正義》(清·焦循注)
詳釋“饔飧而治”的治國理念,為成語思想源頭。
注:因古籍原典無網絡版,建議查閱紙質工具書或權威數據庫(如中華書局“中華經典古籍庫”)。網絡釋義可參考漢典(收錄《漢語大詞典》内容),但需核驗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朝饔夕飧”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zhāo yōng xī sūn
- 字面義:早晨吃早飯(饔),傍晚吃晚飯(飧)。
- 引申義:形容人才能平庸、能力有限,除了日常飲食外别無其他作為。常用于自謙,表達對自身能力的低調評價。
二、出處與典故
- 文獻來源:明代李東陽《後東山草堂賦》中寫道:“吾侪細人,朝饔夕飧,觀山而不窮其巅,望海而不極其源。”
- 語境分析:作者以“細人”(普通人)自比,用“朝饔夕飧”強調自己能力有限,無法深入探索山水之奧秘,體現謙遜态度。
三、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多用于自謙語境。
- 成語結構:聯合式結構,由“朝饔”和“夕飧”兩個動賓短語并列組成。
- 感情色彩:含貶義,但用于自述時偏向中性或謙遜。
四、補充說明
- 發音注意:需按标準四聲朗讀,避免誤讀(如“饔”讀yōng,非wèng)。
- 現代適用性:因生僻字較多,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文或文學創作。
- 英文翻譯:直譯為“breakfast in the morning and dinner in the evening”,但實際含義更接近“to have no talent beyond daily routines”。
例句:
他自嘲道:“我輩朝饔夕飧,難成大事,唯願安穩度日。”
别人正在浏覽...
谙憶百重班揚保和别柎碧鹳雀兵府簸動波祗不緊詞獄蹿貨大工告成帝禋抖動奪人所好繁省飛鴻分音伏翼貴璞滾雜寒陋壞錢回蹬回睇虺皮擊楫誓狂絲來得早連蹤黎檬子鈴柝鄰近流奔亂首垢面辘轳馬爾代夫南風不競齧镞捧場諐咎祈谷壇青髯勤身邛竹杖确數色迷時既湯寒戃怳逃彙桃李春風統制土國頽散剜挑仵工險薄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