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堂牒的意思、堂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堂牒的解釋

唐 宋 時宰相籤押下達的文書。《新五代史·閩世家·王審知》:“﹝ 閩主 王昶 ﹞又遣醫人 陳究 以空名堂牒賣官。”《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甯二年》:“前代中書用堂牒,乃權臣假此為威福。 太祖 時以堂牒重于敕命,遂削去之。今復用劄子,何異堂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堂牒是古代中國行政體系中的專用文書形式,具體指由中央機構尚書省籤發的官方文件,具有行政指令或通告性質。唐代文獻《唐會要》記載,尚書省下發政令時需加蓋“堂印”,故稱此類文書為“堂牒”。其内容多涉及官員任免、政策頒布等重大事務,例如《新唐書·百官志》提到“凡诏旨、條式及彈頭狀,皆由堂牒達于四方”。

從文書形制來看,堂牒采用固定格式,包含發文機構、事由、執行要求等要素,需經三省長官聯署生效。宋代學者程大昌在《演繁露》中描述:“唐世堂牒,猶今之省劄,大事則頒敕,小事則降牒”,說明其適用于非重大政策的日常行政事務。《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唐宋時宰相籤押下達的文書”,印證了其作為高層政令載體的特殊地位。現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敦煌文獻殘卷中,仍可見唐代堂牒實物遺存。

網絡擴展解釋

“堂牒”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唐宋時期由宰相籤押下達的官方文書,具有正式性和權威性,常用于傳達政令或行政指令。

二、詞源與結構

三、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1. 功能:用于行政指令,如任命官員、發布政令等。例如《新五代史》記載,閩主曾用“空名堂牒”賣官。
  2. 權力演變:
    • 五代至宋初,堂牒一度權威極高,甚至超過皇帝敕命;
    • 宋太祖時期因其易被權臣濫用,削弱了堂牒的地位。

四、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堂牒”可比喻正式文件或官方通知,但此用法較少見,更多保留在曆史文獻研究中。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拉敗道榜眼闆棚備問秉鈞衡必要性補苴罅漏不施步運草體側殺饞人牚拒柽乳籌措穿蠹蹈觝道聽耳食飛遯分道線風美輔料浮鋪公壻公孫購書鼓槌谷行河濆講語椒榝集成鏡石嚍嚍款款輕輕另眼看觑漏積買出茫茫苦海默聽腦戶驽乘蹂掠食不累味食為民天十五時十義霜畦斯文掃地祀禜逃秦恬然自得體議頑昧午陰縣署消聲小團系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