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郊野的意思、郊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郊野的解釋

(1). 周 代距王城百裡謂之郊,三百裡謂之野。統稱“郊野”。《周禮·秋官·蠟氏》:“凡國之大祭祀,令州裡除不蠲,禁刑者、任人及兇服者。以及郊野,大師、大賓客亦如之。”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二一:“郊野…… 鄭衆 曰:‘《司馬法》雲:王國百裡為郊,二百裡為州,三百裡為野。’”

(2).泛指城邑之外的地方。 漢 王符 《潛夫論·潛歎》:“及歡愛、苟媚、佞説、巧辨之惑君也,猶炫燿君目,變奪君心,便以好為丑,以鹿為馬;而況於郊野之賢、闕外之士,未嘗得見者乎?” 唐 韓愈 《舉馬摠自代狀》:“市井之間,盜賊未斷;郊野之外,疲瘵尚多。” 清 孫枝蔚 《秋邨》詩:“殘暑清郊野,農婦共安寧。” 王汶石 《大木匠》:“整整三十多天,哪裡也沒去過。郊野,在他的眼前,已經換了另一種裝束。”

(3).《周禮》指鄉遂大夫與公邑大夫的并稱。《周禮·夏官·大司馬》:“鄉遂載物,郊野載旐。” 鄭玄 注:“郊謂鄉遂之州長縣正以下也;野謂公邑大夫。” 賈公彥 疏:“‘鄉遂之州長縣正以下也’者,郊内有六鄉,州長已下;郊外有六遂,縣正已下,故知言郊有此二等人也。雲‘野謂公邑大夫’者……公邑皆有大夫治之。故《司馬法》雲:‘二百裡如州長,四百裡五百裡如縣正。’是公邑大夫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郊野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指城市外圍的廣闊自然區域,兼具地理與文化雙重内涵。其核心釋義及演變如下:

一、現代漢語常用義

  1. 城市外圍的廣闊地帶

    指城鎮邊界以外的原野、田地、山林等自然區域,與“城區”相對。例如:“周末人們常去郊野露營,遠離城市喧嚣。”(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未充分開發的天然環境

    強調未被大規模人工建設的自然狀态,如荒野、草甸、河灘等。例:“保護郊野生物多樣性已成為生态共識。”(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古漢語溯源與文化意象

  1. 古代行政劃分

    《周禮·地官》載:“郊野之賦”,其中“郊”指都城百裡之内,“野”為百裡之外,體現古代地域層級制度。

  2. 田園詩意象征

    古典文學中常以“郊野”寄托隱逸情懷,如陶淵明《歸園田居》中“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的恬淡意境(來源:《中國文學意象研究》,中華書局)。


三、權威詞典定義


四、相關概念辨析

資料來源說明:本文釋義綜合《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并引用《周禮》等經典文獻。因辭書線上版本需訂閱訪問,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官方出版平台查閱紙質/電子版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郊野”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曆史地理概念
    周代将王城周圍區域劃分為“郊”與“野”:距王城百裡為郊,三百裡為野,合稱“郊野”。這一劃分體現了古代行政區劃制度,如《周禮》記載郊野涉及祭祀管理、官員職責等。

  2. 泛指城邑之外的區域
    廣義上指城市外圍的鄉村或自然地帶,如漢代王符描述“郊野之賢”指遠離朝廷的人才,唐代韓愈提到“郊野之外”的民生狀況。現代用法中,多指城市周邊的空曠地帶或自然景觀。

  3. 《周禮》中的官職并稱
    特指鄉遂大夫與公邑大夫的合稱,屬于古代職官分類的專有名詞,這一含義在現代使用較少。

  4. 成語用法
    作為成語時,既表示具體的地理區域,也引申為“離開城市、親近自然”的行為,如“郊野踏青”。

補充說明:現代語境中,“郊野”常與“公園”“保護區”等搭配,例如“郊野公園”指城市周邊以自然景觀為主的休閑區域。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例證,可參考《周禮》《潛夫論》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膻白纻辭闆擦兒辨達不屑毀譽蟬唱乘人之危陳皮尺缣觸目傷懷大小夏侯彫幾跌打損傷疊燮獨輪車發屋求狸浮景拂舞害羣之馬阖戶合慶禾桶黃金實渾不似忌憤叽愣恐讋快活良萌禮經茫然不解密當冥契末學内重外輕滂澤判審屏風誤點普遞巧發奇中圻埒乞人蛆蟝删定閃铄哨守慎默神魄攝影者手快鼠肚鷄腸騰猨銅魚橐泉宮亡人牌五禁烏鵲橋香岑獻能歇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