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lse] 脈搏所表露的信息
亦作“脈息”。中醫切脈以呼吸為準則,因稱脈搏為“脈息”。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三折:“喚大夫是甚脈息,則我這病眼難醫。”《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憨仙 病倒了,症候甚重,醫生説脈息不好,已是不肯下藥。” 茅盾 《鍛煉》一:“他抓住了太太的手,按了一會脈息,慢慢擡頭對大家說:‘不要緊,一會兒就好。’”
“脈息”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中醫學和文學語境中均有使用,具體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脈息指人體脈搏的跳動,是中醫診斷的重要依據。通過切脈(觸診脈搏)來觀察脈象的強弱、快慢等特征,從而判斷健康狀況。中醫以呼吸為切脈節奏的基準,因此“脈息”字面可理解為“脈搏與呼吸的關聯”。
在文學作品中,“脈息”常代指生命迹象或健康狀态:
現代語境中可比喻為“事物存在的迹象或動态”,如“城市的脈息”形容城市運轉的活力。
如需更詳細的中醫脈象分類或文學作品引用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具體内容(如、2、4)。
《脈息》是一個指代人體脈搏和呼吸的詞語。是由“脈”和“息”兩個字組合而成的。
“脈”字的五筆部首是肉,由10畫組成;“息”字的五筆部首是心,由10畫組成。
《脈息》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醫學文獻中,用來描述人體的生命體征、生命力等維持生命所需的重要指标。
《脈息》的繁體字為「脈息」。
在古代,如果需要寫出《脈息》,可以使用下面的漢字寫法: 「脈」:「⺌」(王)+ 「厶」+ 「月」。 「息」:「舌」+ 「心」+ 「舌」。
1. 醫生通過觀察患者的脈息來判斷其身體狀況。
2. 他的脈息穩定,說明他沒有大問題。
1. 脈搏:指人體動脈由心髒收縮時血流經過的脈搏。
2. 脈象:指脈搏的感覺和脈搏的形狀特征。
1. 生命征象
2. 呼吸脈搏
無法找到明确的反義詞,因為脈息是指人體正常的生命體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