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緝的意思、熙緝的詳細解釋
熙緝的解釋
猶光明。語本《詩·周頌·昊天有成命》:“於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 明 李東陽 《經筵聞講中庸有述呈諸寅長》詩:“聖心仰熙緝,吾道方施行。” 明 祈順 《白鹿洞賦》:“踵夫子之步趨兮,歎 文王 之熙緝。”
詞語分解
- 熙的解釋 熙 ī 光明。 興起,興盛。 和樂:熙怡。熙笑。 古同“禧”,福,吉祥。 〔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喧鬧紛雜的樣子。 古同“嬉”,嬉戲。 筆畫數:; 部首:灬; 筆順編號:
- 緝的解釋 緝 (緝) ī 把麻析成縷連接起來:緝麻。 搜捕,捉拿:緝訪。緝私。緝捕。通緝。偵緝。 古同“輯”,收集。 緝 (緝) ī 一種縫紉方法,一針對一針地縫:緝鞋口。緝邊兒。 筆畫數:; 部首:纟;
專業解析
"熙緝"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根據權威漢語詞典的記載和古漢語構詞規律,其含義可解析如下:
一、字源解析
- 熙:
- 本義為"曝曬"、"曬幹",引申為"光明"、"明亮"。
- 核心引申義為"興盛"、"和樂"、"吉祥"。如《尚書·堯典》"庶績鹹熙",指各種事業都興盛起來;成語"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熱鬧繁華的景象。
- 亦有"和暖"、"溫和"之意。
- 緝:
- 本義為"績麻",即将麻纖維搓撚成線,引申為"編織"、"連綴"。
- 核心引申義為"收集"、"聚集"(如"緝熙"),或"和睦"、"調和"(如"緝穆")。
- 另一重要引申義為"搜捕"、"捉拿"(如"通緝"),但此義與"熙緝"一詞關聯不大。
二、合成詞義
"熙緝"由"熙"與"緝"組合而成,屬于并列結構的複合詞。結合兩字的核心引申義,其含義可概括為:
- 光明和集 / 光明彙聚:強調光明、興盛之象的聚集。
- 興盛和睦 / 繁榮安定:強調社會或事物處于一種光明、繁盛、和諧、安定的狀态。它描繪的是一種理想的社會圖景或事物發展的良好态勢,蘊含着吉祥、和諧、繁榮的意味。
三、使用特征
- 文言色彩濃厚:"熙緝"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具有典雅色彩的書面語中,現代漢語口語和一般書面語已基本不用。
- 多用于描述宏觀景象:常用于形容國家治理有方、社會安定繁榮、教化昌明、德政廣布等宏大、正面的社會狀态或盛世景象。
- 與"緝熙"關系密切:"緝熙"一詞更為常見(如《詩經·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意為"持續積累光明/美德",指品德或功業不斷進步達到光明之境。"熙緝"可視為其同素異序詞或意義相近的詞,核心都指向光明、興盛與和諧。
總結
"熙緝"是一個古雅詞彙,意指光明彙聚、興盛和睦、繁榮安定的狀态,常用于描繪理想的社會治理成果或昌明盛世景象,蘊含着吉祥和諧的意味。其理解需建立在"熙"(光明、興盛)和"緝"(聚集、和睦)兩字古義的基礎上。
來源參考: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辭源》(商務印書館)等權威辭書對"熙"、"緝"及類似結構詞彙(如"緝熙")的訓釋。
- 古漢語構詞規律參考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等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熙緝”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讀音:xī jī(拼音)。
- 核心含義:指“光明”,常用來形容光明、和樂或興盛的景象。這一解釋源自《詩經·周頌·昊天有成命》中的“于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其中“緝熙”原指光明,後衍生出“熙緝”一詞。
2.出處與用法
- 經典出處:出自《詩經》,後明代文人作品中也有引用,如李東陽《經筵聞講中庸有述呈諸寅長》的“聖心仰熙緝,吾道方施行”,以及祈順《白鹿洞賦》的“踵夫子之步趨兮,歎文王之熙緝”。
- 語境應用: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描述光明、祥意境,或比喻政治清明、社會安定。
3.其他可能的解釋
-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喧鬧、熱鬧非凡”,但這一說法與其他權威來源及《詩經》原意存在差異,可能是對字面組合的誤讀。主流釋義仍以“光明”為主。
4.單字拆分
- 熙:本義為光明、和樂,也通“禧”(福氣)。
- 緝:此處取“光明”的引申義,而非常見含義“搜捕”或“縫紉”。
“熙緝”是一個古雅詞彙,主要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光明、興盛之貌。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詩經》及明代文人作品(如、5)。若遇其他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矮奴捱延安伏般若部首常恒赤珠愁促箠搒垂旒黨引發郁廢渣封垤甘霈革舊維新公共休假日櫃子還踵好動洪胄解凍水機匠靜閟精堅經目戢孴句無冷盤料簡莅國鄰近流丐録序描眉名垂竹帛模棱兩端髼鬙貧礦青衲襖三長兩短商颷深尅市工釋卷順節隋珠和璧素貌孫友索面骕騻晚漏完勝微歌窩穣五缞陷敵細别蠍勒虎子矽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