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俸的意思、食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俸的解釋

亦作“ 食奉 ”。享受俸祿。《晉書·職官志》:“諸公及開府,位從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在家食俸》:“ 元和 二年帝東巡,過 任城 ,幸 均 舍,勅賜尚書祿以終其身,號白衣尚書。是大臣在家食俸之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食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食俸”意為“享受俸祿”,指古代官員或公職人員領取朝廷發放的薪俸。該詞在文獻中亦寫作“食奉”()。例如《晉書·職官志》提到高級官員“食奉日五斛”,即每日領取五斛的俸祿。

  2. 曆史發展與用例

    • 晉代制度:西晉時期規定,位列公爵或開府的官員(如“諸公及開府位從公者”)按品級領取俸祿,最高品級每日五斛()。
    • 清代記載:袁枚《隨園隨筆》提到,東漢元和二年皇帝巡遊時賜予尚書終身俸祿,稱為“白衣尚書”,被視為“在家食俸”的早期案例()。
  3. 文獻異文與通假現象
    古代文獻中“俸”常通假為“奉”,因此“食俸”與“食奉”為同一詞的兩種寫法()。這一現象反映了漢字在傳抄過程中的用字差異。

  4. 相關詞彙與延伸

    • 近義詞:食祿、俸祿。
    • 反義詞:無俸、罷黜。
    • 文化背景:古代官員俸祿形式多樣,包括糧食、布帛等實物,後期逐漸貨币化()。
  5. 現代使用與語境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典文學領域。例如清代小說可能描述官員“食俸多年”,指其長期擔任官職()。

“食俸”是反映古代官員經濟待遇的專有詞彙,其演變與通假現象體現了漢語的豐富性。若需深入考證,建議結合《晉書》《隨園隨筆》等原始文獻(綜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食俸

食俸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指月俸或者工資。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食部和俸部。食部表示與食物相關的意思,而俸部表示工資或報酬的意思。

食俸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食”(食部),它是漢字中表示食物、吃的意思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8;“俸”(俸部),它是表示工資或者報酬的部首,總筆畫為9。

食俸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社會中國家給與官員的薪水或年俸。在古代,官員的薪水由國家發放,主要以糧食為主,所以稱為“食俸”。隨着社會的發展,這個詞開始被用來指代工資或者報酬。

在繁體字中,“食俸”這個詞的寫法沒有變化,仍然是“食俸”,沒有其他繁體字形式。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食俸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的古時寫法為“食鄭”,其中“鄭”為古代一個國家的名字,但由于現代簡化字的推廣,這個字形已經很少使用了。

以下是一些使用食俸的例句:

1. 他的食俸足夠養活全家。

2. 我每月的食俸都用來支付房屋貸款。

一些與食俸相關的組詞包括:食物、工資、薪水。

食俸的近義詞有:月俸、薪酬、待遇。

食俸的反義詞有:無薪水、無報酬、領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