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奉納的意思、奉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奉納的解釋

(1).敬還,退回。《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今日既承大官人吩咐,老身權且留下,若是不能效勞,依舊奉納。”

(2).敬獻。 清 陳天華 《猛回頭》:“我想這政府是送土地送熟了的,不久就是拱手奉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奉納是漢語中具有莊重色彩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恭敬地獻上并交付”,強調行為中的虔誠态度與儀式感。根據《漢語大詞典》,該詞由“奉”(雙手捧物示敬)和“納”(接受、收受)構成,常見以下三層釋義:

一、宗教祭祀場景

指以崇敬之心向神靈、先祖供奉祭品,如《中國宗教禮儀大觀》記載的“信衆将五谷奉納于宗廟神龛”。此用法多見于佛教、道教典籍,體現人與神明的契約關系。

二、禮儀性獻贈行為

在傳統禮制中,臣民向君主、下級向上級呈獻貢品時使用該詞,如《周禮譯注》所述“諸侯奉納玉帛以彰王權”。現代延伸至鄭重場合的捐贈行為,如向博物館捐贈文物。

三、精神層面的交付

《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指出其抽象用法,可表達“将心意托付”,例如書信結尾“謹奉納微忱,伏惟垂鑒”,展現謙遜姿态。

該詞與“奉獻”“進獻”構成近義詞群,但語義側重點不同:“奉獻”側重無私給予,“進獻”強調等級差異,而“奉納”更突出交付過程中的莊重儀式感。在當代漢語中,主要保留于書面語及特定儀式場合。

網絡擴展解釋

“奉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釋義:

一、基本釋義

  1. 敬還,退回
    指以恭敬的态度歸還物品或拒絕接受饋贈。常用于古代文學或禮儀場景,如《古今小說》中“若是不能效勞,依舊奉納”,體現謙遜的退還行為。

  2. 敬獻,供奉
    表示對上級、長輩或神明的恭敬獻禮。例如清代陳天華《猛回頭》中“拱手奉納”,暗含被迫獻出領土的諷刺用法。

二、延伸與文化關聯

三、現代應用場景

如今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古裝劇台詞或特定文化儀式中,日常口語較少使用。需注意語境,避免與“奉獻”等近義詞混淆。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權威釋義、古籍用例及文化背景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氨基比林報罷豹胡除例達教打金枝單打一撢人島瘦郊寒大齊度箓法本泛棹分界負盤甘臘高柯苟得骨拾衡情酌理懷道迷邦黃鹄歌怙才驕物降名繮繩解已盡勾舉地距違靠牌子寇先老筆兩造喽啰綠林豪傑謾説墓隧蝻蝗内省不疚蹑武仆役其奈清平樂湫底秋千拳跽三班六房擅彊少尹賒銷順職殊土四布衣俗慮晩晩武劇物如憲辟箫韶九成邪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