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鹄歌的意思、黃鹄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鹄歌的解釋

古歌篇名。相傳為 漢昭帝 作。《西京雜記》卷一:“ 始元 元年,黃鵠下 太液池 ,帝為此歌。”按,樂府曲中有《黃鹄曲》,與此不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鹄歌》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的經典作品,最早見于《史記·孝武本紀》與《漢書·外戚傳》。該詩相傳為漢武帝劉徹所作,創作背景與其寵妃鈎弋夫人相關。據文獻記載,漢武帝晚年為保幼子劉弗陵繼位,賜死鈎弋夫人,後于太液池畔見黃鹄(即天鵝)飛過,觸景傷懷而作此詩,故又名《黃鹄賦》或《思奉車子侯歌》。

從詩歌意象分析,“黃鹄”象征高潔志向與離别之痛,《樂府詩集》收錄此詩時指出其核心情感為“悲孤鹄之失偶,歎生死之無常”。全詩四言句式,以“黃鹄飛兮下建章”起興,通過描述黃鹄翺翔、羽翼肅肅的景象,暗喻人生際遇的飄忽不定,結尾“顧視人間,何者可常”更深化了世事無常的哲學思考。

該作品在文學史上具有雙重價值:其一作為帝王文學的代表作,展現漢代宮廷詩歌的抒情特征;其二被《古詩源》評價為“開魏晉遊仙詩先聲”,其托物言志的手法對後世詠物詩産生深遠影響。現存最早注釋見于唐代李善《文選注》,現代學者考證可參考中華書局《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輯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黃鹄歌》是古代文學中同名但内容不同的兩首詩歌,分别與不同曆史人物相關,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陶嬰《黃鹄歌》

  1. 作者與背景
    戰國時期魯國寡婦陶嬰所作,見于《古列女傳》。她為守節拒婚,以黃鹄自喻,表達喪偶之痛與堅貞之志。

  2. 内容與主題
    詩中用“黃鹄早寡,七年不雙”比喻自身境遇,描寫孤鳥獨栖、夜半悲鳴的場景,抒發對亡夫的思念與守寡的哀傷。結尾“雖有賢雄兮終不重行”明确表明不再改嫁的決心。

  3. 文學價值
    作為早期樂府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是中國古代女性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二、劉弗陵(漢昭帝)《黃鹄歌》

  1. 創作背景
    西漢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因黃鹄飛臨太液池被視為祥瑞,漢昭帝作此詩。

  2. 内容與意象
    描繪黃鹄“金為衣兮菊為裳”的華美姿态,以及“出入蒹葭”的自然習性,結尾“自顧菲薄,愧爾嘉祥”以謙遜口吻呼應祥瑞之兆。

  3. 曆史意義
    反映了漢代帝王對天象祥瑞的重視,兼具頌贊與自省的雙重意涵。


三、其他釋義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賞析,可參考《古列女傳》《漢書》等原始文獻,或訪問古詩文網等平台查閱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百念罷閑北軍冰纨材使懲罰垂餌虎口澹灎電風扇叮當豆沙獨膽蠹字魚坊門反撲風礫枎栘幹活格铮铮光地皇武賈服嘉馔介決結帳觭介盡絕鈞鑒刻躁窟伏流議隆峻麻醉品貊鄉鼠壤暮煙拏堂牛山濯濯逆賊瓢杓品行清潤親輿鞧韀容人三泖僧祇粟舍我其誰市估手力錢受賂酸怆貪心田佃圖書室衛星通信地球站違滞聞名舞頭鄉語謏學